“大黄鸭”6日在北京园博园亮相
“它是一只没有边界的鸭仔,它不歧视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政治内涵;它非常友好地漂浮在水面上,治愈人们的心灵;它是柔软的、友好的,适合所有年龄的人们。”今天,风靡全球的“大黄鸭”终于“游”到北京!9月6日至9月23日,“大黄鸭”将首先“游”进园博园,9月26日至10月26日,“游”至颐和园。[详细]
大黄鸭到两园做点啥?
“大黄鸭”此次来京,恰逢中秋、国庆两大节日。据介绍,园博园将结合园区现状和节日等因素,策划和举办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立体涂鸦大赛、大黄鸭带你游园博、大黄鸭人偶幸运拍等专场活动。颐和园方面与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同时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相关活动来迎接游客的到来。
北京大黄鸭准备了替身
与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展示时相比,时隔四个多月,大黄鸭长大了。大黄鸭的身高需要综合考虑所在水面漂浮状态,以及与周围建筑的匹配度。因此,此次为北京展示制作的“大黄鸭”高度最终定为18米,比此前香港展出的那只高出1.5米。考虑到“大黄鸭”在香港展示期间的漏气事件及可能会出现极端天气影响,组委会已经为此次展示的“大黄鸭”准备了一只替补。[详细]
众游客慕名来看“大黄鸭”
这只放大了的澡盆鸭究竟有何魅力,所到之处都能引起强大的围观效应?它那笨拙的黄色身躯,俨然就是一个引力超强的影响力磁石,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和关注,每行一处,都令小伙伴们纷纷发出惊呆了的声音。
“大黄鸭”本身就是童年的代名词
黄色巨鸭勾起童年回忆,无分年龄、种族、疆界,象征快乐和美好。“憨态可掬”、“呆萌可爱”、“十分讨喜”,众多誉美之词,尽见“鸭粉”们对黄色巨鸭的喜爱。不少网友在采访中忆称,黄色充气橡皮鸭是童年时洗澡的玩伴,但眼前这只小黄鸭却瞬间“长大”,把每天上班途经的水域变成它的浴盆,把城市森林当做背景,“大黄鸭”就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它提醒每天辛劳奔波的人,大黄鸭依旧是可爱的大黄鸭,童年的温暖一直伴随我们向前。[详细]
“大黄鸭”背后的心灵诉求
据说,大黄鸭的原型,是1992年从中国货轮上滑落,历经15年抱团漂到美国和英国海岸的那群黄色充气橡皮鸭。这个故事,在没有童心的人眼中,不过就是一堆橡皮由海洋洋流带动的一次长距离位移而已。但在有童话情怀的艺术家眼里,这次长达15年的漫长漂流被拟人化了,变成一次感人至深的、充满了各种奇妙经历和美丽童话色彩的流浪。可以说,没有多愁善感相信童话的艺术家,就没有那只颇具传奇色彩的大黄鸭。难怪有人赞叹“大黄鸭”恰如滋润心灵的细雨,让人们在喧嚣、功利的尘世中暂时给心灵找到一个出口,感知久违的坦然、磊落与温暖。[详细]
一次成功的艺术营销学
任何艺术行为想要得到广泛传播,除了其本身的独特魅力,一定少不了宣传和推广,大黄鸭是一个成功的“营销”,但是它又和普通硬广告的营销不同。霍夫曼将其以一种公共艺术的方式来传播,所到之处也都强调其公益性,所以“大黄鸭”本身并没有因为过多的商业捆绑而传达出商业信息,恰恰是这种公益性质的艺术行为,拉近了其和公众的距离。艺术家本身要能抓住当下热点,抓住人们的心理,才能“营销”出一个“大黄鸭事件”。[详细]
山寨版“大黄鸭”率领上千小黄鸭登陆重庆
6月20日,重庆一公园的湖里漂浮着一只山寨版大黄鸭,身边还带领上千只小黄鸭。自从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作了首只巨型橡皮鸭艺术品之后,“大黄鸭”山寨版便在全国遍地开花,有武汉版的“迷你胖黄鸭”,天津大黄鸭,重庆大黄鸭,还有杭州黄鸭、芜湖黄鸭、无锡黄鸭……[详细]
烤鸭版"大黄鸭"现身上海
2013年8月26日,上海,黄浦江外滩金陵路渡口一艘渡轮变身为一件公共艺术品,很多旅客发现,该艺术品具有烤鸭的外形,但船头是大黄鸭的鸭头,船身竟为烤鸭的造型,还有一只鸭腿。主办方称,“烤黄鸭”是一件艺术品,其创作意图是希望把渡船变成公共艺术空间,让老百姓更加亲近艺术品。自从香港大黄鸭备受欢迎之后,内地也纷纷引进,而引进也是一种拷贝,这也是对拷贝行为的一种反讽。[详细]
北京玉渊潭现“绿马甲大黄鸭”还携7个蛋
“这只黄鸭好特别啊!”一只高10米的黄鸭,身穿绿色马甲,打着绿色领结,面朝中央电视塔背靠荷花池,静静地漂在玉渊潭公园的湖面上。在它身后,还整齐地排列着7个约5米高的绿色鸭蛋。这一幕场景,引来公园众多游客争相围观。黄鸭身后的7个绿色鸭蛋中间,印有一只黄鸭LOGO。每个LOGO上方,都印有一个字,七个鸭蛋从前往后连起来为一句话:黄鸭也有绿梦想。[详细]
山寨“大黄鸭”游进大兴南海子公园
大兴南海子公园湖内,一只约7米高的山寨大黄鸭静静的飘在湖面上,引来众多市民围观。一对情侣从网上得知消息后,专程从市区打车前来围观。数十名小朋友在大黄鸭下争相拍照、奔跑、欢呼。“明显是山寨的”,公园保安称,“大黄鸭”是前天晚上下水的,昨日已在湖上待了一天,是某房地产公司为搞活动而投放。[详细]
遍地开花的山寨大黄鸭
山寨“大黄鸭”横行,表明我们已经习惯了简单的复制模仿,而不是从事件本身汲取经验,进行反思。“不喜欢思考,只喜欢模仿”,仅靠山寨,何时才能有我们自己的风格?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山寨的“大黄鸭”能让人开心吗?
香港一记者说,观摩大黄鸭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很开心。但面对如此繁多的山寨大黄鸭——穿衣服的、伸长脖子的,甚至是“绿色”的大黄鸭,他却开心不起来。虽然有些仿造者力求从外形、大小上极力模仿,但是达到的效果却远远不及正版的。霍夫曼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观众在其作品面前消失,那种感觉让你重获自由。观众可以自由地去观察,去思考,去畅想生活和事物。而山寨“大黄鸭”则是为了吸引游客、赚取商业利润。[详细]
山寨背后是典型的“中国式智慧”
山寨太容易、太成功,就会失掉创新的动力。如果只需几千、上万块钱就能仿造一个“世界知名产品”,就能引来几乎同样的效果,谁还会耗费脑细胞、投入大价钱,在创意上做文章?大黄鸭的最大成功,就是激发童心的创意造型,如果中国人也能以童心、童趣为抓手,借鉴创造出新的产品,倒也算有点技术含量。可现在是,那些山寨版的“大黄鸭”只不过是个头小一点、鼻子高一点、脖子长一点之类的略微改动,这其中显然存在侥幸心理和打擦边球的心理,属于典型的“中国式智慧”。[详细]
我们为什么没有“大黄鸭”?
“大黄鸭”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应该是文化要靠软价值来体现。中国不乏优秀的创意和设计,但缺乏推崇创意、推崇原创精神的社会氛围。大家对山寨越来越不以为然,甚至只稍微改造一下就自认为做了创作。长此以往,一定会挫伤设计师的原创积极性,让他们有好设计也不愿意拿出来,生怕被抄袭,好设计也就得不到产业的转化应用。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对创作者极大的不尊重,也是对中国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威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