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费政策将广泛征求民意
9月2日上午,北京市环保局发布《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措施》,计划要求,市交通委和市环保局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市交通委和市交管局牵头研究制定智能化车辆电子收费识别系统等配套政策。市交通委、市交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强化监管执法,落实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制度;不断完善差别化停车管理政策,适当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引导降低中心城区车辆使用强度。
交通委表示,关于拥堵费的收费方案将会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北京年底前出台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政策
2013年底前,北京将研究完善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相关政策。市交通委、市交管局牵头研究制定扩大外埠车辆限行的范围和时间,力争2014年实施。
外埠车辆进六环内必须办进京证
自2014年起,凡进入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办理长期进京证车辆必须达到第三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外埠车辆高峰时段不得进入五环路内和远郊区县城关镇。2015年,办理长期进京证的轻型车辆必须达到第四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外埠黄标车不得进京行驶。
2017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不超600万
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研究制定货车、大中型客车及其他车型调控措施;制定更为严格的小客车新增数量控制措施,引导购置电动车、小排量客车,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截至2012年11月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18.9万辆。[详细]
新摇号政策11月底公布 单双号限行或将重启
为控制机动车总量,我市将出台更加严格的小客车新增数量控制措施,将在11月底公布具体实施方案,明年实施。
为配合《计划》的出台,北京将修订重污染天气下的应急方案,机动车按照单双号限行的内容将被纳入新的应急方案。[详细]
北京市交管局分析了近3年来9月份的交通运行特点,发布了9月份交通拥堵的五大原因,由于多重压力相互交织,交通拥堵明显加剧。与之对应的统计数据是:与全年平均值相比,9月日均拥堵报警高出46.1%,平均车速下降2.3%,红色拥堵路段高出26.1%,五环路内日均上路机动车增加9.4%。其中,9月2日、9月22日和9月29日被确定为拥堵重点日。[详细]
开学首日交通压力明显增加
根据前三年的统计,开学首日,市民平均拨打122报堵的次数是2289次,比8月份上升1.4倍;当天早晚高峰期间,红色拥堵路段的峰值分别为77条和80条,比8月份分别上升14.9%和25%。今年9月2日为中小学校开学首日,且与周一早高峰重叠,预计2日早高峰交通运行压力将明显增加,特别是学校周边易出现拥堵。
早晚高峰交通运行压力加大
去年9月,工作日早高峰拥堵路段峰值平均达到70条,比8月份上升25%,拥堵持续时间延长了1小时8分钟。工作日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平均达到88条,较8月份上升26%,拥堵持续时间延长了2小时。
“两节”前夕交通压力最大
中秋节及国庆节前夕,对晚高峰的影响最显著。2010年、2011年中秋节前夕,日均接报堵2905次,比9月初上升27.9%,晚高峰红色路段峰值平均103条,上升30.4%。2012年中秋节与国庆节重叠,形成8天超长假期,节前三天(27日至29日),城区日均接报堵2571次,较平日上升35%,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平均100条,上升19%,持续时间延长3小时19分。
周末旅游、购物活动集中
9月份是历年的旅游高峰月,对北京而言更是难得的短途出游好时节。全市各条放射线、高速公路、交通场站及旅游景区周边交通流量迅猛激增。同时,受各大商场打折促销活动集中影响,周末各繁华商圈,海鲜、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周边交通压力将明显增加。
降雨天气对交通运行影响较大
天气原因对交通运行影响绝不可小视。2010年9月17日的全城大堵车,正是在一场小雨中发生的。根据近期气象预报,9月份还将持续出现降雨天气,且此类天气多出现于早晚高峰时段,将对交通运行带来巨大压力。
北京交管部门发布十项措施应对“最堵月”
北京交管部门专题对9月份交管工作进行部署,坚持以路面为中心,以疏堵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高峰交通勤务机制,并特别制定了十项措施,全力以赴疏堵保畅。
警航总队参与空中指挥调度
目前,交管部门已和警航总队结合,对9月份重点日、高峰日、节假日详细制定了飞行计划,将由交管局指挥中心民警上机对地面交通进行监控和信息采集,并参与指挥调度,实时监测整个区域路网的交通均衡情况。据悉,与目前通过大屏幕监控交通相比,空中监控的信息更加直观,也更加宏观。[详细]
交通信息发布将加大频次、密度
交管部门将充分利用室外信息屏、局外网、微信、微博、广播媒体等发布平台,有针对性地发布交通形势预测预报、交通出行提示和交通诱导信息;加强实时路况信息、绕行信息发布,并随时摸排全市大型活动、打折促销等交通影响因素,加大发布的频次、密度,最大限度削减高峰日、重点日交通出行,避免发生严重交通拥堵。[详细]
最堵日不办大型会议活动
《2013年9月缓解交通拥堵专项行动方案》于8月26日正式出台,该方案提出,在9月有9个重点拥堵日,这几天各企事业单位可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尽量不选择9月份重点拥堵工作日安排大型会议和活动,尽量采取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减少道路交通压力。[详细]
倡导合乘减少私家车出行量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2013年9月缓解交通拥堵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公交出行月”主题宣传活动,号召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减少自驾车上下班。届时,交通委还将通过官方网站、交通北京官方微博开设专栏,引导社会各界践行绿色健康出行理念。[详细]
治堵不能只拿平民开刀
从分区域“限行”到全路段“限号”、从摇号式“限牌”到高收费“限停”,再到限外地车进城……面对城市“拥堵之殇”,全国各地“限招”频出。尽管如此,多数城市却未能逃脱交通拥堵的困境,甚至有的城市已从偶尔拥堵发展成日常拥堵,从个别路段拥堵演变成全城皆堵。收取拥堵费也不能盲目效仿别的国家,更不能只拿平民开刀。[详细]
用收费的方式治堵并非良方
征收拥堵费确实能提高机动车的使用成本,但目前来看,这很难取得理想效果。一方面,拥堵费不会对数量庞大的公车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公车的使用成本都将由公共财政支付;另一方面,对于“不差钱”的高收入群体来说,拥堵费也只是“九牛一毛”,调控作用极为有限。北京、成都市区停车费成倍上涨,上海私家车号牌拍卖费已经飙升到近10万,但这些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仍然迅猛,交通也越来越拥堵。[详细]
治理最堵月考验转变作风力度
9月为什么最堵?除了学生开学这一因素外,中秋、国情两节的送礼大军更是“功不可没”。去看看那些挂着各地号牌的公车,再去看看那些部委附近的宾馆,就什么都知道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北京为治“最堵9月”所开出的招数或许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只要“跑部进京”的送礼风不改,“最堵9月”就永远难以治愈。[详细]
诊治“拥堵顽疾”更需便捷公共交通
目前全国各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距离方便、快捷、舒适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让私家车主选择公共交通。缓堵的关键是改善出行结构,国外成功经验已多次证明,完善的公共交通是治堵政策的有力支点。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购买或租赁公共交通工具,用作职工上下班班车,有效减少职工私家车的使用频次。[详细]
北京征收拥堵费还须过两道关
靠征收交通拥堵费这样的方法治理拥堵,问题不在于交通拥堵费本身,而在于征收的条件是否具足。而公车改革和路网建设,是交通拥堵费立项前必须通过的两道关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