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门针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调查尚未结束,就在外资制药业界引发了震动。从相关权威部门公布的情况看,葛兰素史克通过一家旅行社,利用会议招待的机会,虚增参会人数甚至虚构会议,从“正常”的招待费用中扣出钱来,一部分用于葛兰素史克高层的回扣款,另一部分则向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商业贿赂。[详细]
巨额会费串起利益链:
虚报会议规模等,大量套现用于贿赂
2009年至今,临江旅行社承接了GSK中国多个部门各项会议、培训项目后,通过各种方式返给GSK中国部分高管的金额达2000余万元。这些钱一部分进了高管的腰包,另一部分向下逐级分流,流到各级销售乃至最基层的医药代表手中,成为GSK中国向相关部门、单位行贿的资金源。因为有利可图,临江等旅行社为了承接GSK中国更多的业务,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不仅有送现金、为旅游埋单等手段,个别旅行社还使出了性贿赂,向某高管长期提供“美人”以维系关系。
运营成本推高药价:
药企高管透露,成本30元药卖300元
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说,GSK在华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药品销售,这意味着巨额的“黑金”都将被转嫁到药价中,最终由患者埋单。成本仅30元的药,最终卖到患者手里能达到300元。[详细]
患者支付药品价格是出厂价的8倍
据从事医药行业近20年的资深医药代表甄先生介绍,国内生产的药品从厂家大体经过以下环节才进入患者手中:省级代理和厂家自己做。以治疗肝病的一种针剂为例,出厂价大约5至6元,全国总代理的价格为7至8元,省级代理价格为8至9元。官方认定的中标价格为36元,药价基本围绕中标价波动。省级代理卖给医药公司的价格为32元至33元,即中标价的90%至94%。医药公司卖给医院的价格为36元,医院再加价到42元,比中标价提高了15%左右卖到病人手里。如果按照公式计算,即36元×1.15%=41.4元。
国内外药企打通“关节”各显神通
国内企业进行公关时,普遍做法是直接给医生塞钱。合资企业的做法更加灵活,也更加隐蔽。比如学术论坛、公益活动,一般都在名胜古迹,住在五星级宾馆,请专家讲课要有费用。比如帮助医生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这也是医生们所看重的。进口药的价格一直高高在上,因为很多进口药有专利,价格相对就高。而国内药以仿制为主,过了专利期,价格相对便宜。从这个角度讲,GSK涉嫌经济犯罪的高管表示,药的成本价为30元,零售价300元,运营成本占到二至三成,确实是存在的。
医药代表“公关”手段无孔不入
部分三甲医院的学术带头人面对着无孔不入的医药代表,要约束自己确实是非常难的事情。一位外科副主任告诉记者,最近有个医药代表天天来医院,给自己打饭、买水果、请吃饭,就像自己的影子,上下班都一样。在医疗行业,某些医药公司和代表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协和医院一位临近退休的医生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你的经济状况,你的家庭和朋友圈子,这么说吧,他们就像间谍到处刺探医生的隐私,然后提供贴身服务,这是个人情味很重的社会,你想拒绝都不可能。”[详细]
药品市场上每年涌动着大量的“黑金”,而商业贿赂行为的价码只有摊薄到药品中,药品购买者和大量患者成为这些隐性价码的被迫买单方。
个别政府官员、医疗机构负责人等:重金打通关系
一种药品要上市,必须与各个部门打交道,注册涉及药监,价格涉及发改委,进医保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进地方涉及地方招标办,进医院涉及医院院长、科室主任等……葛兰素史克中国区运营总经理梁宏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透露:“跟一些政府部门打交道需要花费一些公司里面正常无法报销的钱,这些钱都是通过临江旅行社拿出来的。”根据侦查机关掌握的情况来看,梁宏和公司个别员工为打开中国市场,不惜花重金向中国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等大肆行贿。[详细]
药企:获得巨额利益,是最大受益方
“制药企业在中国做药品销售,不可能不涉及商业行贿。”一位外资药企医药代表坦承,想深耕中国市场,“入乡随俗”实现行贿“本土化”是必须手段,光靠产品好不管用。商业贿赂一直是中国医药行业难除的沉疴,不少外资药企在面临本土司法部、证监会等指控和巨额赔付之余,依然甘冒巨大风险在中国市场上“前赴后继”,这一切都源于贿赂的确能帮助外资药企的高价药、专利药迅猛站稳脚跟、打开市场,赚取高额利润。[详细]
处方医生:返现最多能占到药价一半
患者到医院看病,首先面对的是接诊医生。有处方权的接诊医生往往决定患者需要开什么药,开多少药。某医院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门诊医生告诉记者,医生开出的很多药都会有返现,返现比例根据药品的不同而变化,他所知道的一种抗生素返现超过药价的50%,“既然如此,我们当然会选择返现多的药开给患者。”据他介绍,每种药品返现多少,在该药品进入医院之前就已经达成了协议,虽然每家医院的返现比率不同,但药价返现的现象却普遍存在。[详细]
医药代表:通过销售额拿提成
医药代表分为医药公司或者厂家指派两种情况,前者是通过低价拿药,利用差价赚取收入。比如36元的药品,医药代表的到手价为32、33元,卖给医院是36元,医院卖给患者是41元至42元,这10元左右的差价,既有给医生的回扣,也有医药代表的收入。如果是厂家指派的业务员,既有工资又有奖金,不过每月要完成公司指定的销售额,通过销售额来拿提成。[详细]
“含贿价”药品占领市场
业界常戏谑地称,现在的药品价格是“含贿价”。此话虽难听,但多年市场操作中,确实有不少药品在药价中分摊了这部分违规成本。此次出事的葛兰素史克高管就承认,用于推广和回扣的成本占了总药价的20%—30%。而据业内人士判断,葛兰素史克的这一比例并不算高。此前有调查发现,各个环节“明扣暗扣”后的最高比例,甚至占到总药价的50%左右。在这一业内“潜规则”影响下,许多药企为了争夺市场,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药价出现严重虚高。[详细]
“以药养医”顽疾亟待去除
药品销售乱象丛生的背后,暴露了中国医药市场中的一些软肋。比如,一些医务工作人员“向钱看”的倾向严重,而医院的薪酬体系不够灵活,一有企业投其所好、以利益引诱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不正当竞争甚至是违法行为时,有些医护人员就可能铤而走险,“利益联手”之下,直接间接地推高了药价。从这个角度上说,去除“以药养医”的顽疾,不仅必然,而且还应提速发力。[详细]
遏制商业贿赂不能只靠药企自律
抵制商业贿赂要靠药企本身加强自律。但是,还需要依靠制度约束和加强监督,对贿赂行为必须给予严厉打击,这不仅是保证药品医疗市场秩序的关键,也是法治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要打造廉洁医院,堵住商业贿赂“后门”。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总体收入水平,让医务工作者通过诚实劳动,有机会拥有合法的高收入,从而降低商业贿赂的吸引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