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医院网页上声称这是“关爱学生群体的爱心行动”,已帮助近千名学生解决“意外”烦恼,每天前十位患者还可报销车费。“无痛人流”广告进校园已不是什么新闻。去年一则“取环、人流、引产、接生,安全、可靠、放心,请拨打电话XXXXX”的私家“诊所”广告惊现某大学校园内,引起了不少网友议论和讨伐。时至今日,这样的现象非但没有改进,反而变本加厉地蔓延开来,打广告者也从地下“诊所”变为了正规医院,而且还冠冕堂皇地实行半价优惠,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从表面上看,“学生人流半价”确实减轻了学生群体的人流负担,让学生享受到了实惠,避免学生因为人流费过高而再次犯错。但是,在客观上进一步降低了未成年人偷吃禁果的犯错成本,降低了对学生犯错的惩罚力度。同时,无形之中对学生群体产生了严重误导,误导学生对人流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人流的无所谓观念。【详细】
长期以来,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对“涉性广告”进行了集中整治。其中,原国家广电总局严令禁播性药品、性保健品和其他内容低俗、画面不雅的成人用品广告。但人流广告并不在整治范围之列,而一些违法的传单、卡片、宣传画等,同样没有销声匿迹的表现,泛滥的人流广告已成为管理盲区。问题是,对于“学生人流半价”这样明显违背社会公德的广告,显然不能止于道德评判,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取缔人流广告,最大的障碍是缺乏法律依据。很多时候对人流广告的监管,管理部门有些无奈,无能为力。我国的广告法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规定存在着漏洞。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能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但怎样就算是违背了公共秩序,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界定。广告监管方面的法律应该更完备、更具体,也更有操作性。【详细】
与其围绕“人流半价”是关爱还是引诱争论不休,不如反思一下性教育的缺失。由于缺乏正规、科学、系统的性教育,许多学生对是否应该避孕,如何避孕,流产对身体的影响与危害等懵懂不知,一旦出现问题,给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详细】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和转型期,各种负面影响无所不在。如果没有正规、健康的性教育来对学生群体进行正确引导,那他们就难免被一些错误的理念和信息所误导。而现实也是,男女大学生们的青春期知识仍旧依靠 “自修”,少数大学生则是“边实践,边学习”,直到出了问题,才明白怎么回事。学校应把这些话题摆到桌面上,贯穿到日常教育中,而不是一方面羞于去做,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错误“实践”又只会粗暴指责和处罚。只有青春期教育及时跟进,才能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避免意外怀孕带来的麻烦,更避免人流对身体的伤害。【详细】
学生可以“人流”,但大学和社会不能“无痛”。仅仅指望商家的自律和良心发现,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更应看到,人流广告泛滥所暴露出的,是当前青春期性教育的极度缺失。>>>我有话说
往期回顾:85后“海归”教授不仅仅是标签 北大保安:不设门槛的中国梦
干部提拔公开透明化不能全靠网络监督倒逼 刘铁男落马:网络反腐打了一只“老虎”
校长带小学生开房案:迷雾重重为哪般? “PX困局”非无解 真诚对话打开“心结”
保障食品安全 重典之下还盼重拳 公务员聘任制:如何打破“铁饭碗” 倒逼“太平官”?
一个“田局长”倒下了,多少“田局长”在潜伏? “打车神器”的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