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網售“嬰兒高跟鞋”?不能讓畸形審美侵蝕孩子身心

“有點像裹小腳穿的三寸金蓮”“引起我強烈的不適”,據報道,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有網友晒出部分電商在售賣一款“嬰兒高跟鞋”,由於該鞋子形似“三寸金蓮”,被不少網友怒斥審美畸形。
盡管商鋪客服辯稱“用作裝飾,不是真鞋”,但從商品配文“1歲寶寶人生第一雙高跟鞋”看,“嬰兒高跟鞋”不像是簡單的裝飾品。再加上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三寸金蓮”,引發網友質疑,便是在所難免。
應該說,商家有權利依照自己的審美設計產品,以創意博取關注,以創新打開銷路,但前提是不能違背公序良俗,更不能違背法律規定。“嬰兒高跟鞋”引發質疑,商家不能歸咎為網友敏感,更不要抱怨網友小題大做,而應反思推出這種商品究竟想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
引導幼童進行成人化穿搭或“擦邊”營銷,早就不是新聞。近年來,一股兒童“奶辣風”迅速蔓延,一些兒童被打扮得越來越成熟,小吊帶、一字肩、露背裝、緊身裙、高跟鞋接連上陣,還給兒童燙發、抹口紅等。專家指出,一味將家長想法強加於兒童,不利於其成長過程中價值觀的發展和判斷,甚至可能造成人格扭曲。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商家和平台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比如,在一些電商平台上,不少“奶辣風”商品大行其道,辣人眼睛,卻安然在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靠“奶辣風”服飾賺錢的人,大概不會讓自家孩子穿搭“奶辣風”。無論商家還是平台,銷售商品也要有底線,不要在價值觀上犯錯,不要觸碰紅線,不要試圖挑戰大家共同守護的原則。
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就要有力有效遏制孩子成人化趨勢。比如,家長不能將自己的審美強加在孩子身上,特別是不能以病態癖好規束孩子。專家認為,家長在育兒過程中,應多思考自己的行為是為了兒童的成長還是滿足自身的需求。在兩者無法兼顧時,應該以兒童發展需求為主。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除了拒絕“奶辣風”穿搭,還要讓孩子遠離成人化表演,以及防止被過度商業化塑造。為了一己之私利,將兒童卷入成人審美競賽,不僅背叛了職責,還涉嫌違法。
法律明確規定,監護人實施監護行為應最大限度尊重未成年人真實意願,不得損害其身心健康。一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早“開發”孩子,甚至將孩子商品化、工具化,絕不可取。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過早干預、過度開發,隻會適得其反。孩子被畸形“修剪”,必然失去應有的生機。
“保護未成年人,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這是法律的剛性規定。守護兒童健康成長需多方合力,一切都應以兒童身心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當童心不被功利侵蝕,當成長回歸本真,廣大少年兒童才能健康成長,奔赴更美好的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