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

人民財評:“國補”政策好,更要落實好

趙志疆
2025年03月27日16:10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新汽車、新家電、新家裝……去年,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兩新”政策成效顯著。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1.3萬億元。今年,政策加力。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明確,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國補”政策持續發力,不僅給公眾帶來了實惠,還有效激發了消費活力。但有媒體調查發現,圍繞支付流程、退款資格返還、產品售后等方面的投訴仍不時可見。以舊換新,如何讓消費者更舒心?

媒體列舉了一個例子:消費者從電商平台購入一台洗衣機,收到貨后發現機身有劃痕,便選擇了直接退貨退款。沒想到,“國補”資格並未返還到賬戶,而且無法重新領取,商家僅提出補償優惠券。產品有瑕疵,“國補”不能退,如此操作不免令人望而生疑:真金白銀的國家補貼,到底該誰受益?要知道,產品出現問題,消費者本來就蒙受了損失,商家還將“國補”據為己有,更是會對消費者產生二次傷害。

國家的補貼政策本意是讓利於消費者,因此補貼針對的是消費行為,而不是銷售行為,商家肆意截留“國補”,顯然有違政策初衷。對此,中消協建議,建立補貼名額恢復機制,對於未實際完成交易的訂單,自動返還消費者補貼名額。例如,湖南、上海等多地均明確了退貨退款后,補貼資格退還或重新領取的時間和方式。

除了退換難,“國補”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還有兩難:參與難、保價難。現實操作中,多個省區市的“國補”需要消費者下載雲閃付App或通過其他小程序,完成實名認証,領取補貼資格。繁瑣的操作,對於一些老年消費者無疑顯得不那麼友好,由此限制了他們參與“國補”的積極性。與此同時,由於享受補貼需要商家先墊資,也難免讓一些小微經營主體心存顧慮。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各地區要合理確定、及時更新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經營主體名單,不得以銷售額、墊資能力等為由限制經營主體參與,要一視同仁支持不同規模經營主體參與活動。此外還要求,簡化補貼流程,通過群眾廣泛知曉、日常使用頻次較高的政務平台、手機應用程序等發放補貼資格。降低“國補”的參與門檻,讓真金白銀的政策兼顧惠民與利企,才能調動各方的參與積極性,實現政策與市場的“雙向奔赴”。

相比之下,保價難與其說是一個技術問題,不如說是一種態度問題——商品保價本身並不難,難的是有些商家難以割舍心中逐利的沖動。仍存在價保商品退差價難、售后難的情況,不少網友反饋“平台商家以‘國補’為由拒絕價保”。

在當下全力提振消費、激發市場活力的大背景下,“國補”政策對滿足公眾高品質生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帶動產業升級、暢通經濟循環具有重要意義。企業作為重要的參與主體,當然也是“國補”政策的直接獲益者。不過,企業最大的機遇在於以價格換銷量,通過推動消費升級來實現帶動產業升級。對於商家來說,“國補”終究是有限的,不斷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是孕育著無限可能的星辰大海。何必為了眼前的利益,丟了面子、失了裡子?

“國補”政策好,更要落實好。“國補”消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既是民生痛點,也是改進重點。在相關部門加大政策性宣傳力度、健全監管措施的同時,相關企業也不妨“風物長宜放眼量”——面向未來培育優勢、積蓄力量,即使離開了“國家補貼”,也足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責編:樊美琪、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