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雙千”計劃有力助推畢業生求職

當前,正值春季開學后促就業工作攻堅期。面對就業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如何讓高校畢業生從“學有所成”邁向“業有所就”,既是民生關切,也是發展命題。
日前,教育部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推動全國范圍內開設1000個“微專業”(或專業課程群)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為學生搭建就業橋梁,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彰顯了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主動作為。
高校畢業生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人才儲備力量,其就業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繁榮。“雙千”計劃的實施,無疑會為畢業生求職增添有力的“助推器”。一方面它能夠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為市場輸送適配人才,助力形成人才與產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隨著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領域加速崛起,傳統產業轉型與未來產業布局交織,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已從“單一技能型”轉向“復合應用型”。“雙千”計劃目標明確,就是旨在推動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銜接,補齊學生知識技能短板,提升其就業競爭力。無論是“微專業”的分類設置,還是職業能力培訓課程的精心規劃,都聚焦面向關鍵領域,精准定位人才所需方向。
以“微專業”為例,學生可憑借自身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契合市場需求的專業課程群進行學習。通過學習 3 至 10 門課程,學生有機會在短時間內聚焦特定領域,掌握實用技能,為進入相關行業多做一些准備。
高校作為計劃的實施主體,應積極行動起來,建立靈活的學習制度,優化課程設置,探索學習成果証明等採集查詢機制,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認可和應用。據介紹,教育部在推進“雙千”計劃的同時,還部署征集“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並計劃在多個教育平台開設專區,建設大學生職業能力培訓中心。這些舉措將為計劃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高質量充分就業不是高校的“獨角戲”,要讓“雙千”計劃真正發揮實效,需各方協同發力。企業應發揮自身優勢,與高校開展緊密合作,反饋市場需求信息,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打通從理論到實操的“最后一公裡”。社會組織、培訓機構等也應積極貢獻力量,自主開發培訓資源,共同為學生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為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將面向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出台新一輪支持政策。各方攜手共進,將有力托舉每一位畢業生憑借所學,在就業市場中找到合適的位置,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