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耕好“兩塊良田”(人民時評)

——人勤春來早,稼穡正當時①

郁靜嫻
2025年03月27日05: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耕好“有形良田”,有賴廣大農民的辛苦勞作,農業領域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耕好“無形良田”,每個人都能盡自己一份力

  

  沃野田疇,春耕正忙。

  旋耕機、植保無人機等機械設備穿梭田間地頭,農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服務,鐵路部門開辟農用物資“綠色通道”……各地各部門搶抓農時,加緊推動春季農業生產。徐徐鋪展的春耕畫卷,彰顯“春天裡的中國”的勃勃生機,增添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

  守牢糧食安全,“國之大者”重千鈞。去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台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有糧食吃,越要想到沒糧食的時候。”作為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過關。

  為什麼不能輕言過關?

  這是由客觀形勢決定的。總的來看,糧食供求緊平衡態勢將長期存在。先看需求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消費早已不再局限於口糧,相當部分的糧食通過飼用轉化為肉蛋奶,以滿足多元化食物營養需要,而這部分產需仍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缺口。

  再看供給端。糧食生產滑坡易、爬坡難。近年來,農業自然災害多發重發頻發,環境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給糧食生產帶來嚴峻挑戰。客觀形勢決定了,糧食安全,不能輕言“高枕無憂”。

  糧食在高基數上穩產增產,潛力在哪裡?

  潛力在單產。這幾年,單產提升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越來越突出。2024年,全國糧食畝產達394.7公斤,比上年提高5.1公斤。在耕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夯實糧食生產物質基礎。

  潛力在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保主食,還要保副食。肉、蛋、禽、奶、魚、果、菌等,都是糧食。全方位多途徑拓展食物來源,本身就蘊含巨大的潛力。40多億畝林地、近40億畝草地和江河湖海,都能提供食物。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建好森林糧庫、海上糧倉,才能讓“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穩穩當當。

  長遠看,進一步夯實我國糧食安全根基,仍有很大施展空間。

  有人或許會認為,糧食安全是國家需要考慮的事情,與個人離得很遠,甚至認為“跟我沒關系”。這種認識是片面的。糧食安全當然是國家層面需要關心的大事,但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保障糧食安全,需要耕好“兩塊良田”,一塊是18億畝耕地這塊“有形良田”,一塊是節糧減損這塊“無形良田”。耕好“有形良田”,有賴廣大農民的辛苦勞作,農業領域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耕好“無形良田”,每個人都能盡自己一份力。

  近年來,治理“舌尖上的浪費”成效顯著,但在外賣等領域、在節假日期間,餐飲浪費現象仍時有發生。節糧減損,消費環節大有文章可做。深入開展“光盤行動”,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將節約意識轉化為日常習慣,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對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大有裨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以高基點為新起點,耕好“兩塊良田”,我們有信心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讓手中的飯碗越端越穩、越端越牢。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7日 05 版)

(責編:牛鏞、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