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網評

人民網評: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

——“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系列網評之二

華 寧
2024年06月09日10:01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石頭版”高品質織物國旗能耐受極端環境考驗,產自湖北﹔鋁基復合材料鑽杆和輕質鋁合金取芯管助力實現月背“挖土”,來自遼寧﹔從測控通信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等主要系統,到火工品、配電器、快卸充氣嘴等“配角”零部件,都有四川的身影……近日,嫦娥六號探測器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舉世矚目的成就,靠的是中國制造的強力加持,源自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厚實支撐。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志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文章強調“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指出“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

產業是生產力的重要載體,無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還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都需要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依托。今年以來,各地加快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通過出台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打造特色新興產業集群、推行產業集群鏈長制、培育鏈主企業等措施,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為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推動短板產業補鏈,方能保証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集成電路、核心軟件、高端數控機床、高端科研儀器等高技術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積累較弱,是“卡脖子”問題多發領域。隻有以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系統集成能力為要務,整合產學研用資源,強化核心技術攻關,補齊要害處的短板,才能不斷縮小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變發展短板為彎道超車的長板。

推動傳統產業升鏈,事關我國經濟結構、產業體系的整體轉型。比如鋼鐵行業,鋼材產品迭代升級,實現了效益提升,冶金尾渣加工處理形成超細礦粉,實現了變廢為寶。又如紡織行業,通過運用數碼印染、無水印染等創新型、生態型印染工藝,不僅讓產品更受市場歡迎,同時也兼顧了綠色生態的要求。珍惜用好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發展機遇,努力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傳統產業將為經濟提質增效不斷作出新貢獻。

推動優勢產業延鏈,是鞏固提升我國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諸如高鐵、電力裝備、稀土、家電、新型顯示、數字化平台等產業,目前我國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有些甚至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圍繞關鍵企業、關鍵環節加大投入,帶動上下游協同研發、融合發展,方能不斷打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生產制造的主角。不妨鼓勵優質企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拓展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智能增值等服務,為加快優勢產業延鏈提供指引。

推動新興產業建鏈,是壯大發展新動能的根本保証。北京實施通用人工智能、6G、元宇宙、類人機器人等產業專項政策,上海打造三大未來產業先導區、完善產業空間規劃,廣東啟動了未來產業政策的編制工作……新興產業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市場潛力大、帶動作用強。超前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力爭在若干領域實現並跑、領跑,中國號經濟巨輪將無懼風雨、行穩致遠。

攥指成拳,聚鏈成群。各地稟賦條件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分工也不同。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下合理確定發展方向,通過協作和聯合組成產業鏈分工體系,正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題中應有之義。通過補鏈、升鏈、延鏈、建鏈,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能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必能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相關閱讀:

人民網評: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大力推進科技創新

(責編:尹深、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