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技能人才這個“慢變量”(人民時評)
健全農業農村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切實增強高技能人才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
理線、穿針、落針,手指翻飛間,一幅美麗的彝族刺繡逐漸成形。前不久,在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鄉村工匠技能技藝展示交流區,彝族服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丁蘭英現場制作彝族刺繡,令觀眾大開眼界。丁蘭英8歲開始學刺繡,2014年返鄉成立刺繡加工廠,帶動當地群眾實現居家就業、就近就業。在鄉村全面振興主戰場,越來越多農民端起“技能碗”,吃上“手藝飯”。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農業農村技能人才主要包括種養技術能手和鄉村能工巧匠,是促進農業技術創新、支撐鄉村發展建設的重要力量。加強農業農村技能人才特別是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鄉村全面振興而言,農業農村技能人才是一個“慢變量”。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可能並不會立即產生效益,但其帶來的紅利,將會是持久且巨大的。一個人帶動一群人,打造一個品牌,帶活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一個個案例告訴我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有必要加快打造高水平的農業農村技能人才隊伍。
農業農村技能人才的使用主體是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需要從實際需求出發,搞好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在廣西,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通過學徒制、訂單班等方式,面向企業培養急需的技工﹔在雲南,當地推動鄉村工匠與知名院校合作,探索建立校地合作機制,共育鄉村人才。這些有益探索啟示我們,應以涉農職業院校為基礎、農業企業為主體、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為補充,加快構建起適合本地區的高技能農業農村人才培養體系。
培養農業農村高技能人才,既要瞄准需求,更需要找到載體。比如,一些地區結合產業特色組織開展職業技能比賽,有效帶動了緊缺技能人才培養。再比如,農村非遺、傳統工藝、特色技藝等領域能工巧匠,是重要的技能人才。有的地方通過支持設立技能工作室、對接引入龍頭企業等方式,挖掘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的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促進了技藝傳承,也帶動相關產業做大做強。圍繞優勢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搭平台、創機制、強抓手、建載體,高技能人才將會競相涌現。
人才評價是人才發展的“指揮棒”。用好這一“指揮棒”,能引導更多人學習技能、提升技能、使用技能。河北順平,近年來推行農民職稱制度,在全縣開展高素質農民職稱評審。當地鮮桃種植能手齊金貴在拿到職稱証書后,深有感觸地說:“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是對鮮桃種植技術的認可,同時,在評審過程中,也認識到了‘技’無止境,要想種出高品質的鮮桃,在種植管理上還需要不斷提高。”加大新職業和職業標准開發力度,完善農業農村職業分類和標准體系,健全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方能更好使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鄉村全面振興需求相匹配。
農村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台,人才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健全農業農村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切實增強高技能人才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必能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4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