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僵尸農機”騙補,緣何層層把關層層失守?
農機公司隻生產一款產品,經銷商免費贈送,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近日記者調查發現,有農機公司和經銷商將農機免費送給農民,農民在農機購置補貼發放之后,需要將資金如數返還經銷商。然而,這種制造成本低廉、質量低劣的農機,根本無法對農業生產形成實質性幫助,淪為未用便閑置的“僵尸農機”。根據可查詢到的公開數據,在江蘇一些地區,僅一款“暢銷”的“僵尸農機”就佔用了550萬元的農機補貼資金。
國家補貼不是“唐僧肉”,不是誰都可以“咬一口”,更不能“雁過拔毛”“予取予奪”。不法企業及有關人員串通,以非法獲取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為目的,實施涉嫌違法違規行為,有關方面決不能坐視不理。非重拳不足以懲惡,非法治不足以揚善。誰動起了騙取農機購置補貼的“歪心思”,就把誰拉入黑名單。誰把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當成了“搖錢樹”,就斷了誰的財路。如果涉及政府工作人員存在玩忽職守、濫用職權、貪污受賄等謀私問題,須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加強農機購置補貼實施監督管理工作,早有完備的制度。就政策執行而言,制度實、執行虛,結果便是處處跑冒滴漏。鑒定機構隻負責鑒定樣品機器,銷售的機器能不能用,鑒定機構並不負責﹔補貼審核人員隻負責把關送審材料是否齊全、真實,並不關心是否存在套補、騙補﹔市級部門不發放購機補貼,不願主動干預縣級部門工作……關關審核,卻關關失守﹔層層負責,卻層層淪陷。法不能自行,制度不能空設。隻有以成效檢驗執行實效,以問責倒逼履責行動,讓所有把關職責形成牢不可破的鏈條,才能破解走形式、打折扣的政策執行困境。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讓公共資金在陽光下運行,是確保合理使用、惠及大眾的重要保証。不正之風再怎麼隱蔽,也逃不出群眾的監督視線。用好各類監督特別是群眾監督,讓各個環節不留“暗箱”和“死角”,就能極大震懾權力尋租和企業騙補行為。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12億元,如此大量資金,理應得到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紀檢監察監督等各類監督的高度重視,用“無禁區”“零容忍”“無例外”的決心,切實守護好每一筆惠農資金。
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機購置補貼為的是提高農戶購買、使用農機的積極性,是一項支農惠農、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自實施以來發揮了巨大效益、受到廣泛歡迎。管好用好國家補貼資金,關系著政府公信力和人民福祉,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絲毫馬虎不得。“僵尸農機”騙取補貼案例的曝光也提醒有關部門,必須認真審核、嚴格把關,層層壓實責任,讓惠民好政策真正落實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