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第二屆人民網評大賽>>優秀文章

追夢鄉村,與時代共振

梁爽
2022年11月24日13:3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沈雪霞,安徽祁門的一位農村女孩,是全縣的高考文科狀元。大學畢業以后,她打破了“將讀書作為跳板,跳出農門”這一思想束縛,辭去了大城市裡的高薪工作,憑著自己的一股沖勁和熱情,懷抱著夢想,自創了粽子茶,一年賣出了40萬顆,幫助村裡的貧困戶,留守婦女每戶增收五千元。

此類新聞一出現,便會有許多評論重新搬出“讀書無用論”,更有甚者,直接大言不慚地說道:“狀元又有什麼用,還不是最后回家種田。”我認為此類言論不妥,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狀元身份”和“回鄉”之間有什麼實際矛盾嗎?其實並不存在矛盾。從詞義上來看,狀元指的是在考試中奪得頭籌的人﹔回鄉,顧名思義,是回到家鄉的意思。一個身份和一個行為之間存在矛盾,其根本邏輯便是“是什麼樣的人就該干什麼樣的事。”這樣的思維方式本身就是存在偏見的,是在給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人為地設下許多限制。

提起狀元便是光環的化身,提起農村便是“臟亂差”,這樣的刻板印象,既是偏見的鮮活體現,又是對時代發展的漠視。狀元在成為狀元之前,她首先是一個鮮活的人。作為一個人本身,就有著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在現在這個時代,追求高薪資,追求世俗意義上的光環標簽,的確是一種奮斗的方向。但不可否認的是,像沈雪霞一樣選擇回鄉,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幫助村裡人一起致富,也是一種方向。方向與方向之間隻要合法合規,從來都沒有孰優孰劣,只是代表著不同的軌跡而已。一些評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別人的身上,以一種看似為對方考慮的態度提出自己的意見,實際上在蠶食了其余可能的同時,扼殺了多樣選擇。除卻偏見之外,時代正在多方面地發展。從前,人們追求的目標似乎都與大城市挂鉤。許多人努力奮斗,追求著世俗意義上光鮮亮麗的生活。但是如今,鄉村早已不再是閉塞和落后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青年,來自鄉村,回歸鄉村,在鄉村這一方天地裡發揮自己的價值。2022年4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已超過1100萬人。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農業是立國之本,同時也是強國之基。這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不忘根本,將自己的一腔抱負,付諸於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之中。

無獨有偶,湖北青年田江海放棄了互聯網大廠提供的高薪工作,選擇回鄉創業,運用自己學習互聯網運營經驗,通過網點來擴寬家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將家鄉的甜橙銷往全國各地﹔貴州青年王靜運用短視頻平台,種植菌菇,帶動鄉民走出一條致富之路﹔劉凱檳回鄉創業六年,成為了鮮花種植的專家……這些數不清的名字,全都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青年典范。

夢想沒有限制,實現夢想的途徑也並不是隻有一條。返鄉青年跳出思想的囹圄,回應時代的主題,勇於遵從內心的聲音,理應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他們同時也照亮著我們,重新思索自己的固有成見,反思人生價值。須知,隻要心中有夢,一草一木皆可書寫精彩的人生。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