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藝起評

人民藝起評:理性看待數字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

臧花
2022年08月22日08:4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縱觀近年來高票房大片,視聽震撼成了電影創作的重心,視覺奇觀與技術狂熱已經成了中國電影的普遍現象。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化與本土文化的碰撞、好萊塢大片對中國電影市場的傾銷,使得中國電影在借鑒好萊塢模式與東方文化糅合的基礎上,產生了中國式的視覺奇觀電影。僅僅依靠表面華麗的敘事語言和影像符號為受眾帶來感官刺激與欲望滿足,觀眾在視聽狂歡過程中僅僅是被動的接受,圖像化的表現形式、炫麗的外表讓觀眾不自覺忽略了影片帶來的深層次的思考。

毋庸置疑,電影作為一種傳播媒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3D技術、數字特效、計算機生成影像CGI技術(ComputerGeneratedImagery)等對電影創作產生了直接影響,技術的進步不僅豐富了電影敘事手段,拓展了電影藝術的表達空間,也改變了電影的審美樣態。數字技術的革新將電影中場景、畫面、造型全景式呈現,打造沉浸式的體驗效果,技術帶來的虛擬現實與視聽震撼實踐了消費時代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而通過3D、VR等技術帶來的體驗,都超越了日常生活體驗,受到青少年觀眾的追捧。比如電腦影像合成技術的發展為影片創作出更為逼真的角色形象,《捉妖記》雖被詬病為純粹的好萊塢電影,但採用CGI技術逐幀生成的各種妖怪萌寵形象仍然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居當年國產電影票房榜首。一些電影中唯美畫面、華麗造型、打斗場面等,都是對影像的進一步加工后,才有的視覺效果。科技的進步為電影藝術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創造力,可以呈現出傳統攝影無法實現的情境,使得某些不能實現的景觀成為現實,一些自然災害影片,如《攀登者》中諸多場面在傳統攝影技術下不能充分表現,數字技術實現了災難場景的還原,實現不著痕跡的鏡頭。技術的進步將電影的視聽效果推向極致,觀眾從中感受刺激與震撼。

然而,當觀眾被炫麗的奇觀所吸引,瘋狂的享受特效帶來的感官刺激時,已無暇顧及電影本身的文化價值,在目不暇接的精美畫面與膽戰心驚的視聽盛宴之后,很難抵達心靈,電影有淪為眼球經濟的趨勢。近幾年一些現象級的大片,採取大制作、大投資、大場面、大明星模式,在影像語言上借鑒好萊塢風格,即使是獲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贏,但未能擺脫好萊塢敘事框架、倚賴狂轟亂炸營造視聽震撼吸引觀眾,在走出影院之后,在震撼之余,鮮有余味。依靠視聽震撼短期內有著票房上的成功,長遠來看,電影在奇觀與技術痴迷之后將給觀眾帶來審美疲勞。盛極之后,必然復歸平淡,短暫的商業繁榮難以維持電影產業的持續與健康發展。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已經成熟壯大,經歷了商業化席卷的沖刷,電影市場的喧囂環境正在逐漸褪去,以近期幾部影片《隱入塵煙》、《人生大事》的口碑來看,昭示著市場理性的逐漸回歸。

值得注意的是,影像奇觀的彰顯並不是電影藝術追求的目的,若是對技術過分痴迷,影像層面上炫目的外觀容易消解電影背后的思想底蘊,電影在趨於影像浮華與內容空洞中,將導致故事內涵的貧瘠,逐漸走向價值的中空。電影是一門藝術,反映時代的風貌,電影所講述的故事應該關乎人類情感、關乎人們生活、關乎人性道德等問題,脫離這些人文基礎的敘事,過度倚重技術打造奇觀,導致電影創作越來越浮躁。更有甚者,將電影降格為隻為盈利的工具。票房的一路飆升証明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但是對於民族傳統文化的挖掘停留在符號化的嘗試、對於民族精神與民族心理的挖掘停留在表面,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卻帶著藝術上的缺憾。狂歡、游戲、娛樂、奇觀的快感代替了電影應該帶來的思考,落入人文關懷與情感缺失的窠臼。

缺乏情感力量的電影作品無法深入人們的精神世界,更無法實現電影向善的價值領引作用。電影作為一門藝術,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帶給人們以啟迪與感悟。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打動人心的並非技術的炫酷,也不是場面的宏大,更不是特效堆疊的絢麗,而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節劇情、充滿韻味的民族詩意、以及人性最為本真的光輝。這些回歸藝術本身的、回到生活真實的人性化、本土化、民族化元素才是成為優秀電影作品的基石。縱觀在全世界傳播的經典之作,不僅僅體現在大制作、大場面、技術上的先進,還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強大感召力。中國電影正是需要弘揚民族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將中華傳統文化資源、民族精神融入電影藝術,起到滋養民眾心靈、又塑造中國形象的作用。中國電影必須在注重外在形式的同時,回到電影內容本身,平衡好技術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實現技術與藝術的深度契合,讓技術服務於人性審美的需要。科技的發展帶動了視覺奇觀對人們的視覺沖擊,若能在故事層面加以深層次的指涉,使電影作品同時具備視覺沖擊與心理、情感沖擊,才能做到電影語言上的技術化與文化內涵上的結合。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現代轉換,加上思想內核上的升華,挖掘出了新的美學趣味,做到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取得了技術與藝術、市場與口碑的多贏。

藝術應該給人以啟迪,除了視聽享受,還有情感的共鳴與心靈的啟發。一部好的電影應該經得起時間洗禮,應該貼近社會現實、體現人文關懷、深諳民族文化底蘊。中國電影需要擁有深入民族傳統文化資源中汲取養料的文化自覺性,乘著科技的翅膀,用現代化的影像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創作出反映現實、又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蘊的作品。

(武漢輕工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講師)

(責編:燕帥、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