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人民藝起評

人民藝起評:讓更多詩意在“流量”中涌動

韓 鑫
2022年06月29日08:2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中國這個詩的國度,這本家喻戶曉的詩學讀物,是許多國人“詩意的啟蒙”。其中不少膾炙人口的詩句,不僅成為日常生活中引經據典的“高頻詞”,被廣為傳頌,更為人們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常讀而常新。近日,這本古典詩詞正式推出短視頻版本,當傳統經典邂逅新興媒介,二者之間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既引人關注更值得期待。

置身節奏不斷加快、焦慮應接不暇的現代社會,曾有不少質疑的聲音:詩歌還能做什麼?追尋“詩和遠方”意義何在?然而,從《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出圈,到“古詩一米線”的備受推崇,既是詩歌自帶“流量體質”的有力印証,也讓人們看到了詩歌蘊藏著跨越時空的力量。

詩人聞一多曾言:“詩人對詩的貢獻是次要問題,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道盡雄心壯志,洋溢向上朝氣﹔“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詩情畫意裡盡顯恬淡美好。《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傳承千載、經久不衰,正是在於其凝練語言裡,涌動著的跳躍情緒和激蕩思想,無論是直抒胸臆還是傳遞溝通,這份“言有盡而意無窮”都給人以智慧和力量。

讓典籍的詩句活起來,需要將之書寫在與當代文化相適應的“文本”中,從而打破現代人與詩歌之間的隔閡。從這個意義來看,短視頻的出現,無疑讓我們看到了詩歌傳承的另一種打開方式。一段時間以來,抖音短視頻上的“詩歌”作品,流量與好評齊飛。既有多位教授學者在誦讀中將詩詞文化娓娓道來,答疑解惑,也有創作者身著漢服自發朗誦、品讀詩詞,更有旅人以詩詞為主線,串起古老村鎮、自然山水,在行走中演繹詩句。透過短視頻直觀、輕量、場景化的呈現,古典詩詞得以借助即時傳播、視聽演繹,在互動交流中再現鮮活意象,不僅讓詩詞通俗易懂,讓詩意觸手可及,更讓經典走出了一條因時而進的創新之路。

與傳統經典的邂逅,讓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流行文化,多了一抹厚重璀璨的亮色。據統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8.88億人,佔網民整體的87.8%,用戶單日平均觀看時長超過2小時,觀看短視頻已成為新的生活方式。應該看到,無論是紙本時代還是“指尖時代”,優質的內容供給始終是顛扑不破的真理。在以短視頻、直播等構筑起的互聯網文化生態中,類似《唐詩三百首》等傳統經典的注入,如同一股清泉,以其高潔的文化格調、厚重的人文情懷,讓互聯網內容不僅有娛樂氣,更有書卷氣,讓行業生態內涵更厚、底蘊更足、發展更健康。

悠悠歷史長河中,優秀傳統文化正是我們得以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我們期待,在中華民族這座文化“富礦”上,有更多傳統經典的“寶藏”被開掘出來,透過短視頻這條新興的“傳送帶”,讓更多人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好汲取發展進步的精神力量,也讓古典詩詞在時代的新“絕句”中變得“曲高和眾”、雅俗共賞,重新迎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