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瞄准市場,促進就業供需匹配(評論員觀察)

周人杰
2022年03月24日06: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穩、人心暖。托底民生,就要抓住就業這個“牛鼻子”。

  2021年,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保持了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今年春節以來,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就業市場逐漸升溫,招聘市場行情出現“溫暖開年”。落實落細各項就業政策,各地區各部門應聚焦穩定市場主體、拓展就業空間、穩定重點群體,尤其要瞄准市場需求促進供需匹配,強化培訓服務質量。

  就業是民生問題,更是發展問題,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百姓冷暖,一頭連著企業運營、宏觀經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去年四季度“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當中,營銷員、餐廳服務員、商品營業員、車工等職業位列前十,同時制造業缺工狀況持續,其中智能制造領域缺工程度加大。還有機構調查發現,2022年春招中,裝備制造業進入招聘需求排行前十。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供需結構性不適配問題亟待解決。做好就業工作,既要有“兜底”意識,也要有系統思維,著力促進供需適配。

  在做好總量調控、升級產業結構的同時,就業政策的微觀發力更為重要和緊迫。宏觀方面,社保“降返補”政策的調整,創業環境的優化,將有效支持市場主體穩定和擴大崗位,這是對就業基礎和大盤的穩固。微觀方面,接下來要繼續強化精准幫扶和專項服務。比如針對高校畢業生,通過百萬青年見習崗位募集計劃,拓展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再如針對招工難問題,推進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統籌開展好“10+N”就業服務專項活動,落實重點企業常態化用工服務等。應當看到,今年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突出,必須付出艱苦努力,打好政策“組合拳”,讓供需對得上、對得好。

  提高供需對接效率、緩解結構性矛盾,提高就業服務和培訓質量是重要載體和工具。在就業服務質量方面,要促進供需對接,為勞動者求職、用人單位招聘搭好對接平台。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要繼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瞄准市場緊缺、產業急需的人才,著力提升培訓效果。在推進相關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裡”,無論是就業幫扶、穩崗擴崗、用工支持,還是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服務、高技能人才職稱評聘,都要因地制宜、務求實效。

  身處數字時代的就業市場,更要用好數字技術手段,促進供需雙方的信息對稱、合理選擇。去年,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等專項活動持續開展,“就業在線”平台訪問量超過9000萬次,全年發布招聘崗位超過7000多萬個。今年,要持續用好並完善公共招聘網等服務平台,集成各類就業信息,為勞動者提供更多就業選擇。同時,要強化對網上求職平台的治理,加強對不實信息、欺詐招聘等違規行為監管力度,讓就業相關數據更安全、及時,更好助力勞資雙方的靈活、高效對接。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是千家萬戶的期待,是企業發展的支撐。2021年,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求人倍率保持在1.5以上,就業政策持續加力,做好就業工作、促進供需匹配具備有利條件。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統籌做好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抓好重點群體就業,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我們一定能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穩定就業大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4日 05 版)
(責編:袁勃、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