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按下“加速鍵”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促進內外貿一體化,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作出部署,有助於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提高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促進內貿和外貿、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和更高質量發展。
內外貿各成體系,在計劃經濟時代曾發揮過巨大作用。但必須看到,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管理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大都是一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走向成熟,內外貿管理體制從分割變為一體是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內外貿一體化取得長足發展,內外貿市場規模日益壯大,內外貿一體化管理體制基本形成,並成長起一批同時從事外貿、內貿的大型企業。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貿易高質量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繁榮、社會發展、民生改善。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內外貿一體化的路子必須堅持走下去。
也要看到,我國內外貿一體化仍然存在短板,一體化調控體系不夠完善,內外貿融合發展不夠順暢。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反復、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的當下,外貿企業一度遭遇“寒冬”,更需要在兩個市場中拓展銷售渠道,進而更好地抵御風險、提升競爭力﹔中國經濟也需要通過內外貿均衡發展,進而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此前,一些企業在出口轉內銷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但內外貿一體化涉及法律法規、經營資質、質量標准、認証認可等各項工作,國辦出台《意見》進行規范引導可謂恰逢其時。
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關鍵要練好內功。從微觀層面看,無論是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走出去”,還是深化出口轉內銷、推動數字化發展,都旨在推進“質量革命”,倒逼相關企業優化產品、帶動產業提質升級。從宏觀層面看,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國內大循環是主引擎,不斷提高企業創新和產品內銷的積極性,讓國內貿易和內需消費保持活力,才能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另一方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帶動更多市場主體拓展外貿業務等,正是為了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同時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
此外,必須要清楚的是,完善制度體系是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從健全法律法規,到促進標准認証銜接,《意見》就完善內外貿一體化制度體系提出明確要求。做好國內國際規則的對接,做好不同部門、行業及地區的對接,相關政策將更好解決內外貿分離為企業帶來的困難,以法規、監管、標准、產品等方面的一致性破除制度障礙,為內外貿融合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內外貿不等於簡單的銷售,而是牽涉生產、物流、信息等上下游產業的系統性工程。堅持政府引導、市場為主,各地各部門加強支持力度,密切協調配合,把內外貿鏈條上的每一環緊緊“扣”起來,內外貿高效運行、融合發展的局面一定能早日實現,推動我國加速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