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以科技創新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現場評論)

江  南
2021年10月11日05: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打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硬仗”,用足用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非常重要

  

  偌大的屋頂平台沒有閑置,而是安裝了一塊塊太陽能光伏板。走進位於浙江溫州樂清的正泰物聯網傳感器產業園,能看到不少這樣的科技應用新場景,讓人近距離感受工業與能源互聯網領域綠色轉型的創新成果。這套屋頂建設的光伏發電系統,年均發電量近40萬千瓦時,預計每年能給園區省下27萬多元電費。同時,“智慧能源管理雲平台”還能實時監控能源設備、能耗情況,並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讓電網變得更“聰明”,讓電能產生更大價值。

  在浙江,日照時數等能源資源並沒有太大優勢,部分企業率先探索創新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多能互補以及工商業屋頂、戶用光伏、綜合能源服務等模式。像正泰集團在樂清海涂上建起的光伏發電項目,不僅每年能發電1.8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4萬噸,還在光伏板下、鹽鹼地裡成功引種“海水稻”,試種茭白、蓮藕等農產品。有業內人士感嘆,在科技創新的持續驅動下,新能源正帶來各種意想不到的變化。

  如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實現平衡,這既是巨大考驗,也蘊藏豐富機遇。打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硬仗”,用足用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非常重要。

  用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需進一步激活企業主體的內生動力。企業直面市場、貼近市場,對市場需求的感知也更靈敏。今年7月在浙江溫州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大會上,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業界關注的熱詞。已有越來越多企業在推進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產業數字化等過程中,嘗到甜頭、找到商機。溫州近年來通過“傳統制造業重塑計劃”、產業數字化提升等行動,讓制造業變得更“智慧”,在光伏、風電、儲能等新興產業領域集聚了一批優質企業和重大項目。事實証明,進一步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從“要我創新”向“我要創新”轉變,讓企業真正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才能更好推進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突破,推動生產方式向節能減碳轉型。

  用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也需持續提升各級政府抓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既是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也是治理方式的深刻變革。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應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引領推動作用,著力創新制度和政策供給,完善激勵引導、監督考核等各項機制。例如,溫州樂清率先試行“碳均論英雄”改革:企業效益怎麼樣,不僅要論“畝均”,還要論“碳均”和“能均”,算好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產值碳排放、清潔能源佔比等“能源賬”。“碳均”效益高的工業企業,可在財稅、金融、用地等方面享受到更優惠的差別化政策,以此激勵引導企業朝著數字化轉型、低碳化發展的方向創新挖潛。

  相關行業分析報告預測,隨著節能減排進程加快,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從中受益、快速成長,傳統制造業的綠色化、數字化轉型也正迎來巨大發展機遇。面向未來,用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搶抓新機遇,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作者為本報浙江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1日 06 版)

(責編:白宇、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