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網癮老人”!數字化“適老”更要“護老”
沒事就拿起手機、躲在被窩裡刷短視頻、每天玩手機超過9小時……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些上網成癮的事例。與以往不同,報道中網絡上癮的不再是年輕人,而是不久前還讓社會擔心與互聯網時代脫節的老年人!從“數字鴻溝”到“網癮老人”,這其中的變化既讓人驚訝又令人擔憂。老年人染上網癮的背后,折射了復雜的現實,也向社會提出了新的要求。
數字時代技術迭代迅速,特別是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新機型新功能新應用新場景層出不窮,讓很多老年人難以適應,感嘆自己“跟不上時代了”。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后,網絡購物、無接觸支付、信息查詢、身份驗証等很多基於手機的功能,在為多數人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不能熟練使用的老年人帶來不少困難。為了不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落伍,適老化政策頻頻出台,切實解決老年人上網難題﹔社會各方也共同出力,鼓勵年輕人特別是家人,幫助老年人熟悉手機功能,融入移動互聯時代﹔很多企業也針對銀發一族開發了很多“適老”手機應用,老年人的移動互聯使用情況已有了不小的改善,能嫻熟使用手機功能的老年人日益增加。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60歲以上老年網民達9682萬人。然而,由於互聯網以往針對老人的服務經驗積累不夠,保護力度和方式欠缺,導致部分老人反受其傷。上述報告顯示,超過0.19%的老人日均在線超過10小時,全國或有超過10萬老人在手機網絡上呈現極致孤獨的生活狀態,幾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動網絡上。
感到孤獨,缺乏社會交往,是造成部分老年人染上網癮原因之一。家人不在身邊、不善交際,疊加疫情期間聚集活動受限,讓部分老年人孤獨感增加。而通過手機了解外界,社交溝通,娛樂互動,則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久而久之,形成了對手機的依賴。
上手容易成本低是老年人染上網癮另一原因。很多老年人要幫忙照顧隔輩人,每天奔波勞碌。而不少老年人自己的父母也健在,這種升級版的“上有老下有小”讓他們屬於自己的休閑時間並不多。手機作為容易學、易獲取、低成本、零門檻的娛樂方式,自然成為了老人的最愛。在空閑時光,無法享受“詩和遠方”的老人,拿起手機開心一下,無疑是最直接最實惠的選擇。
移動互聯網的吸引力,是由其方便隨身、海量內容、娛樂性互動性強,以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系統支撐所打造的,老年人並不會因為年齡大而對網癮免疫。而老年人時間支配相對自由、無剛性作息要求的特點,導致外部約束力下降,也是容易沉迷網絡的因素之一。
從社會角度講,打造適合老年人的網絡環境,加強系統性保護,讓老人能夠待在安全、舒適的互聯網“老年模式”裡,才是正確的做法。
“舒適護老”的網絡環境,需要家庭、社會等多方共同推進建設和維護。家人或社區工作者在教會老人上網的同時,也要傳授給老年人網絡安全知識﹔互聯網平台應避免強娛樂、輕內容的導向,引導老年人正確使用網絡﹔社會也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適合老年人的娛樂設施及場地,增加老人放下手機的動力。
解決老年人的“數字鴻溝”不應是數字時代關愛老年人的終點,“適老”之后還要“護老”,這樣才能讓老年人真正擁有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