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增強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望海樓)

■ 李 婕
2021年07月31日05: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從月初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終得千年夢圓,到月中發布經濟“半年報”,中國巨輪以12.7%的增速持續復蘇穩健前行,再到月末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把脈定調鼓舞人心——這段時間,中國經濟堪稱國內外輿論場的“頂流”話題。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中國市場的變化趨勢,都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伴隨著發展成績單的一次次揭曉,國際社會也在不斷更新對中國經濟的認知。

  經濟數據裡往往蘊藏著答案。盡管風險挑戰不斷,中國經濟還是創下了一個個“破紀錄”“超預期”。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以18.07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國實際使用外資以28.7%的增速創近10年來同期最高﹔企業利潤、就業、投資等指標走勢積極﹔夏糧“十八連豐”,糧食生產首戰告捷,為全年經濟托了底……跳出數據看支撐,這背后是中國經濟恢復良好,基礎更牢固、產業更扎實、循環更暢通。

  判斷經濟勢頭好不好,動能同樣很關鍵。從各地和各行各業看,雖然遭受疫情嚴重沖擊,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發展新動能仍逆勢成長,2020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35.3%。生產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快速增長,新產業漸成“大氣候”﹔消費端,在線辦公、遠程問診、無接觸配送等業務廣泛開展,新業態帶來新機遇。此外,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升至53%,內需貢獻率達到80.9%。壓力之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實,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鮮明。“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等嚴峻挑戰,不僅持續穩定恢復,而且結構調整優化、增長質量不斷提升,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是獨一無二的。”在認真研究中國經濟“半年報”后,比利時賽百思中歐商務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弗雷德裡克·巴爾丹如此評價。

  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實施宏觀政策。強大的制度優勢為經濟穩健運行提供了根本保障,科學精准的宏觀調控為市場注入底氣與活力。減稅降費、扶持實體經濟、為企業紓困解難、保障民生,一系列舉措讓中國經濟肌體更強健。上半年,全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日均超3.4萬戶,創近年來新高。此外,超大的市場規模、廣闊的內需潛力、齊備的產業體系仍是中國的顯著優勢,諸多利好穩穩托起經濟運行的良好基本面,增強了長期向好的發展信心。“聽很多到過中國的伙伴說,中國城市‘遍地都是機會’,我就心動了。”談起來華創業、生活的緣由,約旦商人穆德這樣說道。而對於未來,日本中央大學教授梶田幸雄認為:“中國經濟具備保持穩定增長的基礎,期待中國對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在堅定信心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發展之路並不平順。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中國經濟恢復依然不穩固、不均衡,高質量發展和改革之路依然任務繁重。我們應當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認清當前國內外紛繁復雜現象下的本質,准確把握發展環境新變化新挑戰。

  應當看到,中國經濟在恢復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少,但潛力更大、優勢更多。這麼多年來,中國經濟就是在一次次闖關奪隘中發展壯大的。風雨中走過,風暴中挺立,有前期經濟運行打下的好基礎,有穩健的政策支持和靈活的市場應對措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們有信心、有條件在上半年良好勢頭基礎上,鞏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成果,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交出亮麗答卷。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責編:胡永秋、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