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多家銀行被罰,保護消費者權益任重道遠
近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因6項違規被罰沒449萬元的消息沖上熱搜。而僅一個多月前,銀保監會剛剛發布對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5家金融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員的行政處罰決定,處罰金額合計約3.66億元。事實上,近年來各銀行已屢屢被罰。這樣的現象釋放出鮮明信號:監管層重拳出擊,保護消費者權益永在進行時。同時也提醒我們,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還任重道遠。
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一直是擺在監管機構面前的一道必答題。細究罰單所列的違法違規行為,或涉及違規收取唯一賬戶年費等小額業務,或涉及“誘導”儲戶辦理保險或者理財產品等問題,還包括違反宏觀調控政策、不當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種種亂象既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不利於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針對此,監管層歷來態度明確,要讓監管“長牙齒”,讓違規機構“長記性”。《中國銀監會現場檢查暫行辦法》自2016年開始實施。2018年1月連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等3份文件,圍繞8方面22條要點繼續開展整治銀行業亂象的工作。202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正式通過,明確提出要打擊侵犯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合理提升違法違規成本,解決金融領域違法違規成本過低的問題……經過多年努力,銀行業強監管嚴監管的態勢基本形成,監管的震懾作用明顯提升,銀行業變化明顯。
同時,也要看到,銀行違規收費、違規經營等亂象還遠未絕跡。更有個別銀行,一邊“虛心”認錯,一邊屢罰屢犯。如此尷尬局面看似令人費解,實則背后自有原因。截至2021年5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324.27萬億元。一些大銀行年營業收入動輒以千億計,交納區區幾百萬、幾千萬罰款,無異於罰酒三杯。
銀行業規矩多、管理細、監管嚴,歸根結底是為了守好安全這道關。作為金融的重要支柱,銀行向上關乎宏觀經濟,向下連接千家萬戶。銀行合法合規經營是政策紅線,更是百姓的利益線,絕不允許絲毫的逾越。唯有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以誠信為根本,以服務為靈魂,銀行才能良性發展,銀行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國為民筑牢金融安全防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