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全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

王金南
2021年05月26日05: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把“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十四五”時期的重大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成績斐然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更加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容寫入黨章。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寫入憲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生態文明建設在治國理政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生態文明建設巨大成效更加彰顯。“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9項生態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標全部圓滿完成。光伏、風能裝機容量、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保有量佔世界一半。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4%。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約1/4來自中國。

  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領導機制。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全面推開,成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生態文明建設全球貢獻更加突出。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高度贊譽。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率先簽署和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與40余個國家的15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我國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淘汰量佔發展中國家總量的50%以上,成為對全球臭氧層保護貢獻最大的國家。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等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生態文明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尚未根本形成。我國能耗水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40%,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綠色生活方式還需加快培育,2019年我國600億件快遞中使用綠色包裝比例尚不到2%。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處於中低水平。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但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全國約40%的城市空氣質量尚未達標,廣大縣域、鄉鎮、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艱巨。水生態保護修復剛剛起步,歷史遺留的土壤污染問題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嚴峻。生態環境保護仍停留在大氣、水、土壤污染等治理上,而發達國家已將治理重點全面拓展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環境保護、人體健康等領域。

  生態文明體制機制還需加強。生態文明各項改革還需落地生根、協同增效,綠色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還不健全,相關責任主體內生動力尚未有效激發。生態環保參與宏觀經濟治理手段不足,市場機制不完善,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還不健全。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仍是突出短板。生態環境監測監管與信息化建設滯后。在應對氣候變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領域,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存在明顯短板。一些企業和地方法治意識不強,依法治污、依法保護的自覺性不夠。

  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形勢日趨復雜。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愈演愈烈,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受到沖擊,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等治理復雜性進一步提升,給生態環境和全球環境治理帶來重大挑戰。

  准確把握“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重點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了到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要在總結成功經驗和科學研判形勢基礎上,緊緊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明確“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方向,實現“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十四五”期間,要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和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完善和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確保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十四五”期間要把降碳擺在更加優先的位置,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制定實施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從嚴從緊從實控制“兩高”項目上馬。嚴格控制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加大甲烷、氫氟碳化物等其他溫室氣體控制力度。研究制定碳稅政策,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繼續加強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提升城鄉建設、農業生產、基礎設施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統籌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設性參與和引領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十四五”時期,對生態環境改善的要求更高,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延伸深度、拓展廣度。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創新和探索污染防治攻堅戰新思路和新舉措,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系統治污。在大氣方面,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在水體方面,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在土壤方面,加強白色污染治理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在環境風險方面,緊緊盯住危險廢物、尾礦庫、化學品等領域,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在生態保護方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和治理,強化生態監管,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建設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十四五”時期要著力建立完善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頂層設計總體完成基礎上,重點是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構建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司法保障、公眾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重點在監測監管執法能力、環境市場化投入機制、全民綠色行動等方面取得突破。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6日 14 版)

(責編:白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