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春播春管第一仗(人民時評)
高質量抓好糧食生產,夯實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就有更加堅實的底氣、更加強大的自信
一段時間以來,從雪域高原到東北黑土地,從東海之濱到華北平原,農民身影忙碌,農機隆隆作響,色彩愈發繽紛的勞作畫卷,標志著春耕春播工作進入關鍵階段。農情調度顯示,春耕春播進展順利,早稻面積保持穩定,全年糧食意向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其中玉米面積比上年增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對於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春播糧食面積佔全年一半以上,對全年糧食生產供給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實現全年糧食豐收,必須打好春播春管第一仗。令人振奮的是,目前春耕生產形勢總體不錯,全年糧食生產開局良好。
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實現了十七連豐,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今年,糧食產量首次被納入宏觀經濟調控目標,明確提出全年糧食產量要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錨定糧食生產目標,高質量抓好糧食生產,夯實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就有更加堅實的底氣、更加強大的自信,我們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有了更牢固的基石。
高質量完成糧食生產任務,離不開更加完備的政策供給。今年國家再次提高了籼稻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將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試點擴大到三大糧食作物,有效提高農民投身春耕生產的積極性,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農業政策的提質導向也愈發明確。完成1億畝高標准農田建設,大力推進黑土地保護工程,穩口糧、穩大豆、增玉米……產品結構調優、生產方式調綠,清新的田野中孕育無限的希望。
高質量完成糧食生產任務,同樣離不開更加高效的科技支撐。一方面,聚焦高產優質環保方向育種,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展智慧農場建設、智慧農機應用示范,現代科技為傳統產業插上騰飛翅膀,成為大國糧倉更加牢固的柱石。另一方面,數據成為新農資,手機變成新農具,網絡開拓大市場,地上跑著大農機,天上飛著無人機,監測土壤墒情有物聯網……田野裡的新科技層出不窮,用智慧種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推動糧食生產更優更強。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要始終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雖然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但總體來看,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越是農業生產形勢好的時候,越不能麻痺大意。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解決種子“卡脖子”問題,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這些硬任務容不得半點含糊。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健全農業支持政策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讓地方政府抓糧有動力、有干勁,讓農民種糧有錢掙、有奔頭。
我們搶抓農時、播種希望,打好春播春管第一仗,期待到金秋時,用我們的辛勤耕耘再迎豐年。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