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紀念汶川地震12周年,我們該懂得什麼

秦川

2020年05月12日15:5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今天是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也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災害。12年來,每到5月12日這一天,我們都會向在地震災害中不幸罹難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致以深切悼念。

12年彈指一揮間,因特大地震而受災的地區早已舊貌換新顏。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汶川映秀鎮動情地說:“我很牽挂這個地方,10年了,這裡的變化我也很欣慰。”又過去了兩年多,如今的汶川、北川等地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12年,是山川回歸壯美的12年,是受災地區走向重生的12年,更是人民群眾不斷譜寫新篇章的12年。

“和時間賽跑、同死神抗爭,隻要有一線希望就百倍努力。”如果說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迅速啟動國家救災一級響應,組織開展救援,體現了鮮明的制度優勢,那麼受災地區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同樣體現了制度優勢。沒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沒有全國各地各部門的大力支持,沒有人民群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受災地區不可能處處呈現生機和活力。由此,很容易聯系到當前的疫情防控。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我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

究其因,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黨中央高度重視,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籌全局、沉著應對,果斷採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從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一體行動,到各地區各部門立即響應﹔從調集全國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到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這場防控阻擊戰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事實又一次証明,堅持全國一盤棋,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就能迅速形成強大合力,就能不斷展現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目的是進一步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而在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們吸取了教訓、總結了經驗,這就是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前進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總會遭遇暗礁或險灘,但是中華民族具有強大韌性,從沒有被苦難打垮過。而今天,隨著制度優勢不斷顯現出來,隻要我們咬緊牙關,就一定渡過難關。不斷發揮制度優勢,中華民族無懼風雨,一定能夠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責編:王倩、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