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發放消費券,算的是一筆大帳

伏特

2020年03月24日14:4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濟南面向景區、旅行社、影院、書店等推出2000 萬元消費券﹔南京發放餐飲、體育、圖書、鄉村旅游等七大類消費券總額達3.18 億元﹔廣州給予購買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者每車10000元綜合性補貼……近月以來,各地紛紛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帶動生產與投資活動成長,加速經濟復蘇,得到廣泛點贊。消費券如同催化劑,將加速疫情后經濟的恢復。

政府投入資金激發市場活力值得肯定。雖然當前國內疫情已得到控制,但一些人依然談疫色變,居家模式仍未扭轉。面對選擇性消費,在“可去可不去”之間,保守的人們往往選擇后者。然而經濟需要發展,市場需要恢復,唯有激發消費需求,增強消費能力,才能加速貨幣流通,激發市場活力。政府投入資金作為消費補貼,不僅是還利於民的表現,更是舍小賬算大帳的體現。市場活力的激發需要一個催化劑,而消費券恰到好處,它不僅激發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還點燃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

消費券發放需要恰到好處。作為催化劑,消費券起到了啟動、加速的作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放少了無法充分發揮效果,放多了無疑是浪費,更不需要一直添加。同理,過多地發放消費券可能會擠出原本就存在的必須消費,使刺激消費的作用大打折扣。如何恰到好處,一些地方政府進行了針對性的摸底,在掌握各行業的消費現狀和市民潛在消費能力后推出政策。如廣州為激發汽車行業消費,針對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的市場需求差異給予不同額度和形式的補貼,根據發展需要引導消費者,讓消費券刺激了真正需要刺激的領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針對性地設置發放讓效果事半功倍。消費券激發的是選擇性需求,而非剛性需求。事實上,受疫情影響,網上購物等互聯網產業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甚至還催生了在線買菜等新業態。真正需要補貼的是線下消費的行業,疫情期間線下服務業人流量幾乎降為零,更談不上盈利,消費券的注入讓人們願意走出家門恢復線下消費,無疑給予行業恢復一個良好的開始。我們欣喜地看到,各地消費券主要集中在線下的體驗式服務業,如景區、電影院、汽車4S店等,這些消費隻能現場體驗,消費券的效果立竿見影。消費券的派發是社會再分配的一種方式,南京等地為生活困難的低收入群體針對性地發放消費券,不僅降低疫情對其生活的影響,同時也極大挖掘了這部分群體的消費需求。

消費券發放是社會生產恢復的特殊時期採取的刺激經濟的做法,體現了各地政府勇於擔當,善於運用經濟規律解決社會問題。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科學設置、合理發放,消費券將能發揮積極效果。

(責編:王倩、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