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

人民財評:深刻把握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義

楊開忠
2020年01月08日14:20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於當前穩增長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理解和把握其核心要義,應立足於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以支撐引領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高度。

首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打造多中心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的客觀要求。經過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個世界級城市群,但仍存在發展空間。因此,在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這三個世界級城市群的同時,也需要擇優培育發展新的世界級城市群,打造更多世界級中心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成渝城市群是西南地區匯合西北地區、華中地區的區域,是中國西部地理位置最適中、規模最大、與全國和世界經濟聯系最密切的人口和經濟集聚區,是我國長江經濟帶三大人口和經濟核心區之一,還是銜接中新國際經濟走廊的中樞、溝通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經濟走廊的便捷樞紐。其發展條件優越,發展潛力巨大,對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內陸開放戰略高地、推動形成高質量區域經濟布局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成都、重慶已經發展成為較高等級的世界二線城市,有了較好的建設成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

其次,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城市群和周邊地區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從核心-邊緣結構來看,我國城市群本質上就是經濟社會發展層次不盡相同的核心區域。城市群提供多樣化產品和服務,是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中心,而外圍區域則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相對集中提供初級產品、生態產品,保障糧食、生態和社會安全。 城市群與外圍區域二者互補互促。一方面,城市群要提升可持續競爭力,須善用外圍區域﹔另一方面,外圍區域要與核心區域共同發展,須融入城市群。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制定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也已開始探索統籌城市群和外圍區域發展的城市群經濟圈規劃建設,先后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為核心,提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重大戰略。培育發展新的世界級城市群,要借鑒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經濟圈經驗,促進核心區與外圍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實施城市群經濟圈發展戰略。成渝城市群與外圍區域高度互補,相互促進潛力大。建設以成渝城市群為核心的成渝雙城經濟圈,並在2030年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已勢在必然。

第三,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循當今世界級城市群經濟圈的新邏輯。當今世界級城市群經濟圈是生產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經濟圈,不僅是國際先進制造和廠商服務高度聚集地,而且是國際科技創新、文化創意、人才發展和消費中心,以創新獲取可持續的全球競爭力是永續繁榮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創新驅動本質上就是人才驅動。而人才市場、特別是高端人才市場是全球性的。對地方而言,人才報酬本質上是由全球市場給定的。一個地方能否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在於地方品質、特別是人才專用的地方品質。地方品質,即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個人消費服務等地方之間不可轉移品的數量、種類、質量和可及性的總和。因此,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經濟圈必須著力提升地方品質,實施創新-人才-地方品質多級驅動發展戰略。正因為如此,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要求,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責編:朱一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