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科學辟謠平台”的生命力是什麼?

蔣萌

2019年09月02日16:0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科學辟謠平台”的生命力是什麼? 

背景:據央視報道,由中國科協、國家衛健委等多部門打造的“科學辟謠平台”,8月30日正式啟動。各大網絡平台將疑似謠言匯聚到該平台后,這些信息會被用人工智能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識別,識別結果再返回原網絡阻斷謠言。據介紹,該平台已有516位專家入駐,涵蓋食品安全、營養健康、航空航天等14個領域。

新京報發表胡建兵的觀點:塑料大米、棉花肉鬆、喝牛奶能致癌等食品謠言頻現﹔有的政策還沒出台,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有的故意傳播污染、地震、疾病等不實消息。這些謠言誤導了公共輿論,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不僅會造成人心恐慌,有的還會給行業和產業發展帶來巨大損失,甚至也使國家的一些好政策遭到誤解,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民眾對此深惡痛絕。以往,一些地方在出現謠言后,有關部門雖然在第一時間出來辟謠,但辟謠並不符合事實,或者用一些含糊其詞、模棱兩可的話來辟謠,以致謠言越辟越亂,引起輿論反彈。現在,有了“科學辟謠平台”,有眾多來自各個行業、各有專長的專家助陣,可以通過權威發布、權威回應、權威求証等方式,使民眾獲取權威的辟謠信息,實現指尖即時查証,確保辟謠信息真正做到權威、及時、准確,從而起到大數據精准識謠、聯盟權威辟謠、多終端立體傳播、關口前移防范的作用,必將對網絡謠言形成強有力的阻擊。當然,要杜絕謠言,還需要全鏈條治理。隻有相關各方聯合行動,在謠言的源頭鏟除謠言產生的土壤、及時辟謠、依法懲處造謠者等各個環節上都做到位,才能讓“科學辟謠平台”輕車上陣,更有效地發揮作用,讓謠言徹底無處遁形,不攻自破。

小蔣隨想:“流言止於智者”,“辟謠”也是這個道理。問題是,誰才是“智者”?這年頭,自封“專家”者有之,假借“知名專家”名義發聲者有之,魚目混珠下,專家也背上了“磚家”的惡名。再有,一些管理部門本應代表權威,具有公信力。可是,某些地方部門的政策“朝令夕改”,試圖對問題“掩蓋子”,甚至“辟謠反而被証偽”,自損公信力……“科學辟謠平台”成立,500多位專家入駐,運作效果令人期待。但也要指出,科學之所以稱為科學,是因為其必須禁得起重復的、科學的檢驗。“科學辟謠平台”的生命力要基於一個個具體的、可檢驗的、無懈可擊的辟謠實例。從這一角度看,辟謠不光是技術問題,還涉及人品問題、職業道德、行政操守、管理智慧。“科學辟謠”必須愛護自身羽翼,在是與非之間不能含糊,在半真半假之間實事求是,更要扛得住“打招呼”等干擾。隻有確保專業性、嚴謹性、自潔性,才能不斷鞏固公信力。光有辟謠顯然是不夠的,懲處造謠和惡意傳謠必不可少。識別謠言、批駁謬論、採集証據、追根溯源、依法處理,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專業人士、主管機構、執法部門攜手配合。在鏟除謠言的同時,也會讓更多人明白科學的力量、誠信的價值、道德的標尺、法律的神聖不容被褻瀆。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