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戴口罩指引”重点非“不戴”
背景:根据当前防控形势和全面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需要,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组织编制了《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对普通公众、特定场所人员、重点人员、职业暴露人员,在不同场合,分别给出防护建议。建议普通公众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场所,不戴口罩;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小蒋随想:有媒体在转载这则新闻时,将标题写为“户外、通风良好等情况下,建议不戴口罩”。这固然出自《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但仅仅引用这一句,会不会给某些不求甚解的人带来误导?疫情防控态势向好、在家憋了许久、戴口罩感觉憋闷,一些人会不会放松警惕?这显然值得高度重视。必须指出,《指引》还明确了“在中、低风险地区……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这更是在强调,普通公众仍要有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并随时准备佩戴的意识。划对“重点”,对公众防护才是有益的,也是《指引》的科学性所在。对公众而言,要多读“原文”,搞清“关键问题”,遵循科学建议,切不能玩“大撒把”。全面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序的核心就是安全防护。诸如排队等候时保持一米线、复工时工位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集中办公或生产作业时佩戴口罩等,这些要求不能松懈含糊。只有确保安全措施被严格执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才能逐步恢复,疫情防控成效才会得以不断巩固。科学防护需要众人参与,严谨严肃极为必要,“绝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