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的長征路上有我

石  羚
2019年07月15日11: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7月11日下午,在遵義會議紀念館,兩位貴州籍時代楷模共話長征。

  “一生隻為一道渠”的黃大發認為,我們要學習紅軍不怕犧牲、不怕困難、意志堅定干革命、時刻把百姓放心上的精神。這正是這位老支書數十年如一日為村民修渠的真實寫照。

  90后杜富國,以血肉之軀擋炸彈、護戰友。幼時的他,家門口就是紅軍長征走過的路,就讀的小學就是當年收養烈士遺孤的保育院。耳濡目染中,他的從軍夢愈發堅定。負傷后,他迅速接受了失去雙手和雙眼的現實,他說:“自己的另一段長征路才剛剛開始。”

  在長征精神的指引下,一老一少勇毅前行,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80多年前,由於錯誤路線指揮、敵人圍追堵截,從於都河跋涉到赤水河的紅軍,付出了血的代價。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貴州的崇山峻嶺之中,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中堅持真理,為長征撥轉航向﹔是像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這樣的指揮員,身先士卒、不畏犧牲﹔是黨領導的紅軍戰士,在青杠坡戰斗、婁山關戰斗、魯班場戰斗中緊密團結、一往無前……黨在自我革命的過程中,引領長征走向勝利。

  英雄不會獨行。“大發渠”建成,飽含著村民穿越大山、運料鑿石的心血﹔杜富國與戰友變雷區為良田,離不開老鄉們的全力支持。長征中,億萬人民是紅軍最堅強的后盾。“紅軍到,干人笑。”在貴州,貧苦百姓認定紅軍是天底下最好的隊伍,晝夜為之碾米制衣,抑或穿上戎裝、並肩戰斗﹔紅軍之友社、赤色工會、街道兒童團、貧民醫院等群眾組織紛紛建立,讓紅色的種子破土發芽。紅軍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支持,鑄就了我們黨無堅不摧的根基。

  “新的長征路上,有我!”這是杜富國在紅軍山烈士陵園做出的庄嚴宣誓,也代表了全體黨員、軍人、青年的共同心聲。在貴州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的戰略行動中,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需要所有人守望相助、攜手前行。每個黨員干部、每個中華兒女走好自己腳下的路,我們就能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跋山涉水,一路走向輝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15日 08 版)

(責編:段星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