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

歐陽輝
2019年07月04日04: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他經常和邊區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有說有笑地交談……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的講解員所說的“他”,就是毛澤東同志。

  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道:我曾幾次同毛澤東一起去參加村民和紅軍學員的群眾大會,去過紅色劇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觀眾的中間,玩得很高興。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秀品質。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就是要求黨員、干部同群眾近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隻有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眾期待什麼、需要什麼,才能更好聯系群眾、服務群眾。這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具體體現,也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彰顯人民情懷。1999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深入周寧縣梧柏洋村調研,與老紅軍羅成生坐在一條板凳上親切交談。2013年在湖南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2017年在河北張北縣小二台鎮德勝村徐海成家……習近平同志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坐在一起暢談,留下了人民領袖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的感人場景。

  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體現黨的優良作風。黨的十八大以來,很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下高樓”“出深院”,走進工廠車間、田間地頭、校園講堂、居民社區,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拜人民為師,向群眾請教,把群眾反映強烈且集中的意見收集上來,認真研究解決,使這一優良作風得以進一步發揚光大。

  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才能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孔繁森同志說過,“人民公仆的辦公室在基層,在群眾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帳篷”,一句“我是您的兒子”拆掉了干群之間無形的牆。同坐一條板凳,群眾就容易打開話匣子、掏出心窩子。廖俊波同志在車上備著衣服、雨傘、被子等“四件套”,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被譽為“他不是官,他是我老大哥,是和我們農民坐一條板凳的人”。黨員、干部腳下沾有多少泥土,群眾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目前,干群關系總體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干部不願、不會做群眾工作,同群眾說不到一塊兒去,坐不到一條板凳上,難以同群眾打成一片。有的習慣於“開會了解”“電話解決”、遠程指揮,使黨的有關政策在一片落實聲中落了空。有的熱衷於搞“材料政績”“數字政績”,督查檢查、考核評比滿天飛,弄得基層苦不堪言。有的不敢定事,層層請示、人人畫圈,搞“擊鼓傳花”。檢視和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深入基層,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熱心為民排憂解難。

  在密切聯系群眾的問題上,距離不會產生美。群眾心中有杆秤。如果行動上遠離群眾、工作中脫離群眾、生活裡游離群眾,就無從聽到真言、取得真經、領悟真諦。“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帶著一份真誠,捧著一顆真心,付出一片真情,常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聽民聲、化民怨、解民難,就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就能有效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4日 09 版)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