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到邊遠地區去,到基層一線去

張  凡
2019年07月01日05: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讓更多人才向邊遠地區、基層一線流動,不僅需要個人發揚“好兒女志在四方”的奮斗精神、奉獻精神,更需要從制度上為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保障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文件的出台,進一步完善了人才培養吸引流動和激勵保障機制,也必將鼓勵引導更多優秀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貢獻才智、建功立業。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上世紀50年代,黃浦江畔的交大師生,帶著“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豪情,奔赴渭水之濱,挺立起西部科技的高地﹔從1973年開始,中國農業大學師生扎根河北曲周,接力幫助曲周實現從千年鹽鹼灘到“米糧川”的巨變﹔2000年,河北保定學院的15名畢業生,選擇到萬裡之遙的新疆且末任教,十幾年如一日,為那裡的孩子帶去知識和希望……多年來,一批批優秀人才奔赴遠方,扎根基層,默默奉獻,不僅寫下充滿激情和奮斗的人生詩篇,也為當地經濟社會進步、為國家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支持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加快發展,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從“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到博士服務團、“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從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援疆,到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基層服務等,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各類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干事創業,取得明顯成效。同時,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匱乏的問題仍很突出,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用不好等現象在一定范圍存在。為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無論是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都尤為重要。

  補齊人才匱乏的短板,讓更多人才向邊遠地區、基層一線流動,不僅需要個人發揚“好兒女志在四方”的奮斗精神、奉獻精神,更需要從制度上為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保障。當前,受一些政策限制,人才向艱苦地區、基層一線流動,還不夠順暢﹔福利待遇缺乏有力保障,也影響著人才流動的動力和熱情。“暢通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渠道”“完善編制管理、職稱評審、人才招錄和柔性流動政策”等,《意見》中的這些規定,正是著眼於從制度上破解當前人才流動的難題。

  當然,既要制度留人,也要事業留人。為更多人才實現自我價值搭建廣闊平台、營造理想環境,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為例,早前村子貧窮落后,村裡年輕人看不到奔頭,紛紛外出打工。后來,村子發展獼猴桃產業的勢頭大好,鄉村旅游也搞得有聲有色,不少年輕人回到家鄉,有的做起了導游,有的開起了農家樂,有的經營起合作社,曾經偏遠閉塞的小山村涌動著蓬勃活力。十八洞村的改變充分說明,依托本地特有自然人文資源、特色優勢產業等,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積極打造事業平台,讓各類人才干事有舞台、創業有機會、發展有空間,才有可能留住他們的心。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雖然條件艱苦、工作復雜,但每一項工作都關系國家政策落實,每一件小事都牽動群眾利益,是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精彩舞台。暢通人才流動渠道,提高人才保障水平,就一定能匯聚更多有志之士、有識之士,為廣袤的邊遠地區和基層大地注入無盡的生機活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1日 05 版)

(責編:馬昌、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