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說道:做客自然 行之守道

黃碧梅
2019年06月24日05: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到大自然中做客,理應遵守做客之道。自律的游客,才受大自然的歡迎

  

  又一個景區因為生態環境不堪重負而宣布關門謝客。近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和旅游局發布公告,稱靈山風景區植被不斷遭到人為破壞,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為全力恢復和保護靈山生態系統,景區暫停對外開放,停止一切旅游活動。

  北京靈山風景區並不是唯一因生態環境脆弱而不得不關閉的景區。為保護生態環境,近年來,青海湖的沙島景區、青海年保玉則景區、西藏珠穆朗瑪峰絨布寺以上區域都發布了謝客令。

  過度放牧、亂扔垃圾、採摘野花、騎馬踩踏……人類的種種不當行為,嚴重影響了野生動植物的正常生息和自然環境,導致這些自然景區生態不堪重負。所幸的是,相關管理部門以環境承載力為重,及時採取保護措施。亡羊補牢,尚未晚矣。

  當然,單靠一紙禁令,能否讓景區恢復清靜有待觀察。一些自然景區實際入口很多,與外界沒有物理隔離,想要擋住違規穿越有一定難度。完善配套措施,加大針對違規穿越的懲戒力度,可以避免人為擾動,給脆弱的生態系統以休養生息的機會。

  游客退去,管護跟上,才能加快修復力度。青海湖沙島景區關閉后,湖邊沙灘上的沙雕群恢復為沙丘,沒有快艇的湖面也恢復了平靜。旅游開發、游人活動在沙島核心區留下的痕跡逐漸被抹去。與此同時,管護人員種下的植被在一片片生長,人為造成的生態破壞在逐步修復,大自然神奇的自我修復能力也開始顯現。

  看雪山、觀雲海、聽鬆濤……美景人人心向往之。將游人與景區隔離,並不是最終目的,這是對之前過度消費自然的矯正。如果人人對自然充滿敬畏,親近自然之時牢記呵護自然,不折損一草一木,不留下垃圾污染,就可以極大程度減輕對自然的傷害。不受傷害的自然風景,也無須拒人千裡之外。

  高山、峽谷、森林、草地,在游客眼中是美景,而對於野生動植物來說,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到大自然中做客,理應遵守做客之道。自律的游客,才受大自然的歡迎。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4日 14 版)

(責編:李楓、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