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抗震救災,長寧見証機制成熟

李洪興
2019年06月20日05: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地震預警提高了應急預警能力,對贏得時間、疏導群眾、展開逃生至關重要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目前,救援工作正在穩步有序地進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組織抗震救災,把搜救人員、搶救傷員放在首位,最大限度減少傷亡。“長寧,平安”“四川,加油”成為網絡熱詞,寄托著全國上下對長寧的牽挂。

  恰好在地震發生前,筆者剛剛結束了在汶川的採訪,回到成都,感到了震感。網上廣為傳播的一段預警視頻,讓很多人感到驚嘆。有關機構預警了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提示,不少人表示“這為應急逃生提供了寶貴時間”。正如有專家指出,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3秒時可減少傷亡14%,時間為10秒時減少39%,時間為20秒時減少63%。

  的確,地震預警提高了應急預警能力,對贏得時間、疏導群眾、展開逃生至關重要。這次地震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就提前10秒向宜賓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這正是近年來我國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和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取得的成果體現。

  預警在分秒,應急在日常。在汶川縣映秀鎮採訪時發現,應急管理教育與培訓很具特色,當地干部群眾說,應急管理隊伍的“火焰藍”很是醒目。之后,在綿陽採訪時,感受到震感的干部說,第一時間就看到了市裡消防救援隊伍集合完畢,隨時待命。可以說,經歷過大地震的人們更懂得科學救援,更懂得應急響應,這已經融入了城市的管理中。

  這些年來,我們的應急管理不斷成熟。去年4月,應急管理部挂牌,應對重大災害事故更加有力有序有效。以此次地震為例,應急管理部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緊急調撥5000頂帳篷、1萬張折疊床、2萬床棉被,支援抗震救災工作﹔四川各地消防救援隊伍馳援災區,徹夜救災,“火焰藍”讓人心安﹔有關地震的權威信息和辟謠信息推送及時迅速廣泛。從信息發布到應急救援,從凝聚各方力量到引導社會輿論,長寧地震的救災成效,體現了災害救援能力的綜合提升,更折射出構建新時代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實際成效。

  剛到映秀鎮採訪時,發現每家每戶的房屋上都插著一面國旗。當地干部群眾說,“地震后,大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和力量,自發在家挂國旗”。地震發生時,國旗是希望與力量所在。長寧地震,我們再次感受到了這種力量。第一時間,相關部門全力組織抗震救災﹔第一時間,來自四川省各地的救援隊向災區進發﹔第一時間,武警官兵以摩托化行軍的方式向震中開進,展開搜救災民、疏散群眾、排險除危、搬運物資、搭建帳篷等工作。從汶川到長寧,見証著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深情牽挂,彰顯著一個政黨執政為民的價值理念,這也是做好應急處置、災后救援的根本之所在。

  “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知沒有止境,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恆課題。”科學認識致災規律,有效減輕災害風險,提高預警應急能力,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0日 05 版)

(責編:白宇、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