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語:古城不能當古董

張  賀
2019年06月11日05: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保護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保護,古建筑易成危房,搖搖欲墜。利用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任何建筑都需要人氣,需要融入生活,否則必然會在缺少日常維護中逐漸衰敗

  

  古城的價值就在於一個“古”字,是時間賦予了古城難以替代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新建筑再怎麼仿古,也不可能具備這種價值。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新舊不一的建筑與街區是城市的年輪。一座歷經千年的城市不僅承載著歷史記憶,也是文明不斷延續的象征。但在我國的城市建設中,一些地方拆掉了古城,改造了古街,導致凝結其中的歷史文化信息湮滅流失,看上去整齊干淨,卻成了“沒有過去”的地方。

  對於古城保護與利用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清,急功近利、草率決策,這是導致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等問題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保護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保護,古建筑易成危房,搖搖欲墜,當然就談不到開發利用。利用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對古城中的建筑不能像對待古董一樣,修好了不能碰。任何建筑都需要人氣,需要融入生活,否則必然在缺少日常維護中逐漸衰敗。沒有保護的開發利用是破壞,沒有開發利用的保護是保守,隻有兼顧保護與開發利用,才能使古城古街永續發展。

  保護與利用取得平衡,既需要敬畏和尊重歷史文化,也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不少城市在古城改造中急於求成,有的地方在規劃尚未通過的情況下就開工,但古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改造也不可能在旦夕之間完成。不少例子都說明,做好古城改造要下一番“繡花功夫”:通過嚴謹細致的調研,摸清古城歷史文化資源底數﹔科學制訂規劃,為古城改造提供依據﹔充分考慮現有居民的生活需求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古城古街原有功能與城市的對接,使古城古街在改造后不失人氣,融入城市、融入生活……所有這些工作都需要徹底摸清情況后才能著手。否則,率爾操觚的后果往往是破壞。

  隻有堅持真實保護、整體保護、以人為本、循序漸進的原則,古城古街才能煥發新生機。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1日 12 版)

(責編:曹昆、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