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民生觀:把感動化為行動

張偉昊
2019年04月30日05: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每個人身上都有善的種子,隻有將感動化為行動,才能凝聚起奮進向上的力量

  

  近日,一則“送奶工大爺救全樓”的消息再度刷屏:

  年逾六十的徐屹是山東青島的一名送奶工。一天,他在某小區送奶時,突然發生了燃氣閃爆。本可以快速撤離現場的他沒有選擇走開,而是毫不猶豫地深入險境、疏散住戶。冷靜處置火情、轉移受傷老人、通知每家每戶……23層,180戶,直到全樓所有居民都安全下樓,他才離開,衣服上滿是血跡,身上多處受傷。

  徐屹是一個普通人,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這樣的感動無處不在:成都鐵路局重慶車務段值班員徐前凱,奮不顧身推開橫穿鐵軌的老人,自己卻失去了右腿﹔天津牛家牌鎮的李士元,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兩次冰河救人﹔遼寧丹東火車站,熱心人自發接力,將病人安全送達沈陽……他們一次次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與感動,但卻總是說,“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古語有雲,“與善人游,如行霧中﹔雖不濡濕,潛自有潤。”這些我們身邊的凡人善舉,總是釋放出溫暖的力量,潤物無聲地滋潤著我們的內心,不斷喚起我們的精神共鳴。

  然而,怎樣把感動之心化作行動之力?怎樣讓見義勇為成為大家的自發選擇?這些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從社會來講,多地都有評選好人、善人的舉措,這就是一種正向激勵。加強對模范人物的獎勵力度,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守護好這些“身邊的好人”,就是對善行的良好倡導。

  對個人而言,則不應該患得患失,應當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一次舉手之勞的幫扶、一場傳遞愛心的志願服務,都會讓整個社會多一份道德的溫度。

  每個人身上都有善的種子,隻有將感動化為行動,將崇德向善的風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整個社會才能形成見賢思齊的心態,才能凝聚起奮進向上的力量。而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30日 13 版)

(責編:曹昆、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