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鐘聲:以文明交流互鑒助推和平發展

2019年04月04日08: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隻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才能夯實世界和平發展的基礎

  

  3月下旬訪問法國期間,習近平主席獲贈1688年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這份珍貴的禮物,承載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孔子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伏爾泰等人,為法國啟蒙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啟迪,也引導世界用理性之光驅散黑暗。如今,《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來到中國,彰顯中法兩個文化大國對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視。中法關系中這個意味深長的細節,對於世界亦應有所啟迪。

  5年前,正是在法國巴黎,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站在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高度,深刻闡述中國的文明觀。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正是因為具有這些特征,文明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前提和動力。“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中國的文明觀以其開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給紛繁復雜的世界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展示了兼容並包、和合為貴的東方智慧。

  真理的光芒有著超越時間的力量,這場被國際輿論稱為 “裡程碑”的演講至今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讓文明互動空前頻繁,樹立起正確的文明觀是當務之急。那些固守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舊唱本,人為筑起藩籬的做法,不僅使自己受損,還會影響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隻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才能夯實世界和平發展的基礎。

  “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石碑上鐫刻的這句話,正是人類需要共同警醒的。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局部戰爭此起彼伏,貧困飢餓依然存在,難民危機、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眾多威脅困擾著人們。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妄動,讓人們更加擔心對立對抗的風險。解決這些難題,僅靠一國或一種文明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人類一切優秀文化和智慧中汲取營養,讓和平與文明的雨露滋潤人的思想,播撒和平理念的種子,揚起和平發展的風帆。

  作為世界唯一從未中斷的古老文明,中華文明飽含博大精深的智慧。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認為:“這種和平的態度,已成為中國的特質。”正是在這種和平理念的浸潤下,新時代的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之路,堅定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礎上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英國學者克裡斯托弗·庫克在《文明國家的崛起》一書中指出,中華文明是“天生的和平、非擴張主義和非帝國主義的文明”。隨著中華文明的精神實質越來越受到歡迎,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今年5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為推動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搭建的又一重要平台,將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相信大會的召開將進一步加深各國文明對話、促進相互理解,讓璀璨奪目的文明之花再次在亞洲大陸這一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競相綻放,為人類文明的交融共存、和諧進步注入正能量。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4日 03 版)

(責編:段星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