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嚴懲破壞生態行為

石  羚
2019年04月01日06: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日,針對違法毀林、搞違建的黑龍江牡丹江市“曹園事件”,相關部門快速響應。經初步查明,涉事企業存在違法採伐、違法佔地、違法建設等行為。牡丹江市責成涉事企業即日起開始自行拆除違建。此舉再次體現了生態紅線不能逾越、有一起處理一起的堅定態度。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這是黨和政府一以貫之的立場和態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破壞了就很難恢復。違法毀林、搞違建,既逾越了法律邊界,更是“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隻要越雷池一步,就應該受到懲罰,決不手軟。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史上最嚴格”的環保法、“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督察,到出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黨中央對保護生態環境高度重視,創造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打破長期以來“經濟發展一手較硬、生態環境保護一手較軟”的怪圈。從甘肅省3名副省級干部及幾十名領導干部因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而被嚴肅問責,到陝西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徹查整治,再到長江邊上還在盈利的化工廠主動脫舊換新……典型案例向世人展示了新環保法“鋼牙利齒”、“環保督察”動真碰硬的威力。可以說,無論是依法遏制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還是環保督察打破諸多轉型僵局,都使人們相信美麗中國的道路絕對不會跑偏。

  當然,在嚴厲打擊破壞生態違法行為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需要反思發展模式。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我們既不能因為加快發展的沖動就心懷僥幸,阻礙向綠色發展的真正轉型﹔也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面對發展壓力、考核要求,能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改變土地財政、“先上車后補票”等不良發展模式,拷問著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心和能力。

  生態環境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也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山明水秀的自然生態離不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曹園事件”中,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有關部門先后三次對違法佔地建設下達行政處罰,雖然罰款交了,但責令拆除的違建依舊巋然不動。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這是因為“沒有強制執行權”﹔而申請強制執行時,也因為“無正當理由逾期”而不予受理。可見,“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失之於寬,監管失之於軟,就守不好綠水青山、保不住美麗家園。“曹園事件”啟示我們,各方都要擔當起自己的責任,破除“一畝三分地”意識,互相協力而不是彼此卸力,才能讓政策法規真正“長出牙齒”。

  此次事件表明,對具體責任人的處置固然重要,有關方面更應將此事作為制度完善、工作改進的契機。新時代展現新作為,我們才能激發出生態保護的新能量,讓綠水青山承載起美麗中國的明天。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1日 05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