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多些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

辛士紅
2019年03月29日05: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紅色理論家”鄭德榮,矢志不渝跟黨走,真信真學真宣傳真實踐黨的科學理論。在生命彌留之際,對前來看望他的學生,留下自己的遺言:“不忘初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許多好老師就像鄭德榮一樣,不僅用自己的學識、能力和經驗傳道授業,更是用自己的人格、身教和大愛立德育人。也許我們會忘記當年老師課堂上所教的知識,但耳濡目染中學會的為人處世道理和萌生的真善美種子,卻終身受益。

  “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這番話,引人思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既應重視顯性教育,也應重視隱性教育。

  “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參加社會實踐、閱讀經典名著、觸摸紅色文化、參觀名勝古跡……都能夠幫助學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感悟立身做人的道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固然關鍵,任何一門課程、各級各類學校都很重要。提倡隱性教育,就是倡導開門辦課辦學,課上課下都下功夫,校內校外都盡責任,從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青少年階段正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吾聞老農言,為稼慎在初。所施不鹵莽,其報必有余。”每一代青少年都被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有哲學家早就勸誡:“你千萬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輕人講什麼理論。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說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種東西去標示它。”隱性教育如空氣,日用而不覺﹔像春雨,潤物細無聲﹔似春風,著物物不知,往往更容易契合青少年的思維方式、認知特點、精神需求,實現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隱性教育的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高尚的師德師魂就是取之不竭的富礦。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一位老師都不能滿足於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既要有高尚的師德,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又要有仁愛之心,能夠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優良的校風學風也是隱性教育的資源。好的校風學風,能夠為學生成長營造好氣候,創造好生態,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好學校往往英才輩出,出現人才成長中的“共生現象”,這與優良的校風學風是分不開的。教育並不是在玻璃暖房裡培養奇花異草。青少年要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既應讀萬卷書,也應行萬裡路,在社會實踐、社會活動以及校內各類學生社團活動中,接觸廣闊天地,涵養家國情懷,樹立遠大抱負。

  安靜幽雅的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周到悉心的人文關懷、正氣充盈的家風家教……在高明的教育工作者看來,一切場合、一切載體、一切方式,都是隱性教育可以融入、嵌入、滲入的地方,隻要用心用力用情,就能收到“不言之教勝於教”的效果。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29日 04 版)

(責編:白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