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梅花“清”氣滿乾坤

向賢彪
2019年03月25日06: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們喜歡梅花,不只是因為她有“香自苦寒來”的風骨、“她在叢中笑”的怡然,更有“清姿瘦影立懸崖,幽香潤萬家”的情懷。清姿,是她的顏值﹔清純,是她的品格﹔清香,是她的韻味。賞梅,得其真味真韻,一個清字貫穿其間,這是她形象的真實寫照,是她靈魂溢出的芬芳。

  崇清尚潔,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追求,梅花則承寄了這一美好寓意。明代“花甲縣令”馮夢龍來到“地僻人難到,山多雲易生”的貧窮小縣壽寧為官,把清正廉潔的前輩知縣戴鏜作為學習的楷模,為新建的戴清亭賦詩一首,其中有“老梅標冷趣,我與爾同清”句,表達自己願做一株不畏風雪、清香永駐的老梅的高遠志向。《荊州記》裡說:詩人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長安與范曄,並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如此冰清玉潔之情誼,成就了一段人情往來的人間佳話,與“鵝毛贈千裡,所重以其人”可謂異曲同工、相映成趣。

  在中國語言中,“清”原本指水純淨沒有雜質。正是從水的“清”中,引出了其他許多事物的“清”,從自然事物的“清”引申出了“清”的人文和社會政治意義。於是,便有了以清貧、清白、清爽、清高、清逸、清趣等以“清”字為核心來判斷人格品性、社會風氣的眾多詞匯,從古至今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至寶。

  人們向往“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清澈蔚藍的天空”,更期盼梅花清香滿神州,向往清廉的風尚、清爽的交往、清新的社會環境。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重拳反腐敗、糾“四風”,激濁揚清,使清廉、清爽、清新成為一種返璞歸真的新境界,一種觸手可及的新感覺,一種生機勃發的新氣象。為人處世,不必再為送禮拒禮鬧心﹔干事創業,不必再為托請請托焦慮﹔人際交往,不必再為請吃吃請費神……遠離了污濁之氣的霧霾,感悟了風氣之變的愉悅,人們頓覺神清氣爽,更增添了創造美好生活的執著和堅定。

  “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這正是體現了一種高雅的格調、一種清新的氣息、一種尚廉崇清的社會風尚。而今,從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到建立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都旨在營造一種風清氣爽的人際關系、海晏河清的社會環境。為此,我們雖然已經做了艱苦的努力,取得了正本清源之效,但反“四風”、正風氣,開弓沒有回頭箭。惟有以“不信東風喚不回”的意志決心、滴水穿石的久久為功,嚴防死守、善作善成,方能積小勝為大勝,讓清風正氣溢滿人間。

  “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雖然說風氣建設人人有責,但“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責任更大、作用更顯。“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所有的清,最根本在於人對清的境界的追求、對清的本色的堅守、對清的風尚的呵護。“不要人夸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隻有“關鍵少數”發揮好關鍵作用,帶頭嚴格自律,守住規矩底線,自覺崇清守清,才能以自身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引領社會風尚,從春天出發,努力去成就一個更加清新和諧的美好未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25日 04 版)

(責編:白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