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一線視角:社會治理要下好“繡花功夫”

巨雲鵬
2019年02月21日05: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

    

  最近,一檔名為《巡邏現場實錄2018》的紀錄片,成了不少上海市民的“必追劇”。鏡頭跟隨巡邏民警們的腳步,真實還原了社會治理最末端的場景,酗酒鬧事、鄰裡糾紛、家庭矛盾如何一一得到化解。透過屏幕,民警日常工作一覽無余。感動之余,也有人疑惑,影視劇中的擒賊探秘、斗惡追凶哪去了?民警總在處理社區裡的細微小事,工作有何價值?

  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違法犯罪案件接報數同比下降20.8%。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持續安全穩定,成為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在每天超過3萬個的報警電話裡,搶險救急、普法教育、調解糾紛等非警務類警情佔比已近七成。社會治安持續向好,應對“細微小事”成為警務工作常態,就不難理解了。

  民警們說,以前破了案,群眾就叫好,現在抓到罪犯,最多也隻得60分。這也說明,當人民群眾的社會治安需求得到較好滿足之后,對平安生活便有了更高追求。老百姓對社會安全的期待,已經從希望“罪犯被打擊”,轉變為期盼社會安全能“防患於未然”。鄰居吵架有沒有人勸,高空拋物有沒有人管,身邊小事解決得好不好,成為社會安全好不好最直觀的標准。

  然而,從群眾身邊小事入手,將矛盾消解於未然,將風險化解於無形,說起來容易,辦起來其實非常不易。比如夜裡有人醉酒打鬧,當事人被控制住,警情也不能立刻解除,一定要把其帶上警車醒酒,一來是為避免他借酒動武、傷害別人,二來也是為保護其自身安全。再如鄰裡之間因為養寵物吵架,光勸和還不行,必須把養寵的法律法規全部落實,用法治手段從源頭解決爭端。

  以上海古美派出所為例,轄區面積僅6.5平方公裡,卻有73個住宅小區,過去一段時間,非警務類警情近1/3是調停車位紛爭。停車糾紛事小,卻考驗基層部門社會綜合治理的能力,能不能精准分析、綜合施策、根治解決,最見功夫。物業先期處置,民警出警托底﹔交警通過物業公司,定期梳理小區固定停車數據庫,對經常“佔道”的私家車發警告,提出優化小區道路、優化通行規則等方案﹔社區督促物業提升管理能力,共建警情分流系統……經過半年整治,因為停車問題導致的吵鬧減少,挪車警情下降58.8%。

  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所以功夫也需下到基層最前沿。正如俗語所說,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隻有從工作細節處、糾紛源頭處防微杜漸,才能真正防患於未然。對公安部門而言,細化出警流程,規范糾紛調解機制,目的就是要讓矛盾糾紛消泯於微處,把各類風險危害控制在低點。

  在今年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進社區治理創新,提出了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要求。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呼喚社會治理下好“繡花功夫”,確保群眾生活的“微痛點”及時紓解、不再擴散,真正讓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大受益者。

  (作者為本報上海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1日 08 版)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