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治理者說:暢通網絡問政“最后一公裡”

劉紹堅
2019年02月13日04: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完善網絡輿情處置的工作機制,提高網民訴求應對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加大督察問責力度,推動解決百姓身邊的揪心事、鬧心事,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黨中央賦予基層宣傳部門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職責,也是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自2017年2月在北京市率先啟動以來,昌平區積極探索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走出了一條“本土化定位、融媒化宣傳、平台化發展”新路子,努力打造基層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社區信息樞紐。昌平區融媒體中心兩年來的改革發展實踐,讓我們有這樣幾點體會。

  移動優先。當前移動終端已是群眾獲取信息的主渠道。縣級融媒體必須適應發展大勢,在傳播渠道上加快建設自主的客戶端,為本地居民提供周到的服務,打造活躍的本地化網上社群﹔在業務流程上遵循移動端傳播規律,進行策採編發尤其是反饋、互動等環節的流程優化再造﹔在內容創作上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深入基層社區(村)蹲點調研,報道老百姓身邊的人和事﹔在表達方式上以短視頻、圖片配合鮮活生動的語言,使報道更加豐富多彩﹔在人才培養上錘煉新聞工作者的“四力”,培育一批全媒體記者。同時,也要主動運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擴大受眾覆蓋面。

  解難為要。縣級融媒體緊貼群眾需求,就要精准打通與其溝通的“最后一公裡”。按照“新聞+政務”的思路,搭建地方黨委政府與群眾溝通的平台,整合各類政務信息發布,暢通網絡問政渠道,及時收集整理本地群眾在環境衛生、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現實訴求,促進網民與黨委政府互動交流。要完善網絡輿情處置的工作機制,提高網民訴求應對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加大督察問責力度,推動解決百姓身邊的揪心事、鬧心事,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服務為本。縣級融媒體要實現生存發展,必須獲得本地群眾的認可。這就要求我們,在客戶端上深入推進“新聞+服務”,聚焦社保、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整合發布中央和省市縣各級政府發布的民生信息,為網民提供全方位的權威可信的資訊服務。圍繞群眾現實生活需要,整合區域公共服務資源,推出各類豐富多彩、方便快捷的線上線下活動,使本地網民真正實現“一端在手、生活無憂”,不斷增強網絡黏性,提高本地網絡社群的活躍度和網民的認可度。

  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大有可為。2018年3月,我們按照“新聞+政務+服務”理念推出了“北京昌平”APP,下載量佔常住人口的15%,成為當地最活躍的網上社群。網絡問政平台已有效處理各類咨詢、投訴、求助等信息1600多條,基本實現普通問題兩天辦結,復雜問題限期辦結,有效提升了區域的社會治理能力。我們相信,從“管理”到“服務”的觀念轉變,從“相加”到“相融”的流程再造,縣級融媒體中心定能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作者為北京市昌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3日 05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