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藝海觀瀾:有代表作家,更要有代表作品

——談“80后”小說創作

徐  勇
2019年02月01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視野擴大才能帶來寫作的新變和新貌,以新視野有效審視包括自己在內的人類共同體經驗,才能寫出代表一代人藝術成就乃至無愧於時代和民族的優秀作品

  

  隨著即將步入不惑之年,“80后”作家越來越成為文壇上不可忽視的文學力量。從歷史的長河和文學史脈絡來看,“80后”寫作很是紅火了一番,曾涌現出一批知名作家,但分量十足的代表作品還不夠多。這當然不是說青年作家沒有寫出優秀作品,而是說,他們沒有寫出足以代表一代人藝術成就的經典之作。

  要深入理解這一現象,有必要從“80后”作家的構成情況、他們同文學傳統的關系以及一代人的成長背景等角度展開探討。

  按照亮相文壇的方式,“80后”作家主要由通過“新概念作文大賽”等培養起來的和通過傳統文學生產機制(即先報刊發表后結集出版)成長起來的兩部分構成。兩類作家不同的出場方式決定他們寫作的不同取向。

  “新概念”一族成名時還在讀高中,他們憑借天然去雕飾的寫作才華和心靈悸動的青春共鳴收獲大量讀者。獨特的出場方式使他們往往不會自覺肩負為文學史留下經典的使命,不會自覺面向文學傳統,寫作帶有鮮明的“時效性”特征。具體表現在兩方面:首先,他們多數在沒有經過必要積累和准備的情況下成名,基礎不牢導致后勁不足。其次,他們的寫作與市場對接緊密,更多是一種市場化寫作,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專業化寫作。就市場化取向而言,他們更加追求市場效益或效應,更加注重情緒傳達而不是現實刻畫。

  通過傳統文學生產機制成長起來的“80后”作家則是另一種情況。他們雖然較晚於“新概念”一族作家登上舞台,但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強勁的起點、較高的態勢。然而,他們更擅長中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方面建樹不大。文學成就高低與寫作篇幅沒有直接關系,但在一代作家中存在的普遍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共通問題,那就是處理復雜題材和話題的能力還不夠成熟,經驗的單調性和當下性,限制了小說反映面的廣度、深度及厚度。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則可能與“80后”作家一代的成長背景及時代氛圍息息相關。市場化進程加快、科技迅猛進步帶來社會高速發展,一方面給作家創作提供豐富題材,另一方面對作家也構成挑戰。由於自身積累或經驗有限,難以把握宏闊現實,一些“80后”作家的寫作常常顯得想象力有余卻難以再上一個台階。這時,有些作家會選擇更關心眼下的瑣碎,繞過精神性的需求或形而上的主題,成為“平面化寫作”。經驗的碎片化和零散化,使得他們難以從經驗本身的局限性中超拔出來,無力也無暇處理個人經驗之外的其他題材,他們很少涉及具體歷史題材(那種抽空歷史具體語境的架空式歷史寫作除外)、現實問題和重大主題,而更多執著於成長主題及其情感書寫。經驗上的限制,使得他們的寫作就篇幅而言更適合中篇,其結果是,寫成的長篇小說更似中篇的集錦或膨脹。

  近兩年來,“80后”寫作也已呈現出某些新的可能。一些“80后”作家開始把目光轉向歷史和現實的縱深,開始直面現實問題。視野的擴大將帶來寫作的新變和新貌。隻有放大視野,才能真正有效審視包括自己在內的人類共同體經驗,寫出代表一代人藝術成就乃至無愧於時代和民族的優秀作品。對此,我們理應充滿期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01日 20 版)

(責編:段星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