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海外版望海樓:開放是歷史前進的車輪

■ 王俊嶺
2019年01月31日04: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不久前閉幕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一帶一路”倡議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一帶一路”認同度逐年升溫的背后,是世界各地經濟參與者們對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渴望。畢竟,如果人人都“關起門來”謀發展,最后的結果隻能是大家都沒生意可做。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這是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反復驗証過的規律。如今,開放依然是時代趨勢。開放之於企業,是如何開展海外業務、進行跨國布局﹔開放之於國家,是制定什麼樣的貿易政策和投資政策﹔開放之於世界,是如何興利除弊,共謀新一輪更高質量、更加普惠的經濟全球化。站在歷史的車輪面前,中國的答案是:順勢而為。 

  中國深知開放的意義。“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不可能隻享受好處、不面對難題。從歷史上看,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往往都伴隨著要素和商品流動范圍的擴大。特別是每一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技術進步,更是大大縮短了地理距離和交流時間,從而為對外開放打開廣闊天地,直接加速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最終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出強勁動力。面對新一輪工業革命全面到來前的下行期,面對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的瓶頸期,面對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等矛盾更加突出的壓力期,中國既沒有因噎廢食,也沒有投鼠忌器,而是直面歷史發展的規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

  中國需要開放的價值。“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近代的舊中國積貧積弱、苦難深重,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當西方工業文明和藍色文明興起時,封建統治者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讓國家錯失了隨歷史車輪一同前進的寶貴機遇。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均前所未有。在這個經濟轉型、收入增長、消費升級的關鍵時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將會給中國帶來更豐富的產品選擇、更廣闊的要素來源、更先進的管理理念、更充分的市場競爭,最終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中國堅持開放的行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盡管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但中國推動對外開放的腳步卻始終堅定有力。例如,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600多家企業參展,40多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成交額達到578億美元﹔再如,2018年中國大幅降低1449種日用消費品、1585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降到7.5%,超出了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也低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又如,中國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新的負面清單,在金融、汽車、飛機、船舶等領域進一步開放,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實現了大幅增長……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中國非常明白,人類文明進步歷程從來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隻有拿出信心、採取行動,與各國攜手向著未來前進,才能共同克服世界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困難。面對擴大開放這個時代命題,中國選擇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發展的列車也必將因為國際社會的積極參與而行穩致遠。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