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提高教學實效須堅持“內容為王”

陳金龍
2019年01月25日04: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基礎在教學內容,關鍵在以理服人。

  

  近年來,高校思政課教師開動腦筋、大膽探索,想了不少辦法、出了不少實招,努力活躍教學氛圍,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但也要看到,一些教師對教學形式的改革創新關注較多,對教學內容的創新拓展關注不夠。有的課堂看起來形式多樣、氣氛活躍,卻往往“雨過地皮濕”,大學生的思想困惑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教學形式的改革創新固然重要,但“內容為王”的教學定律仍是改革創新之本。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基礎在教學內容,關鍵在以理服人。思政課教師應在增強理論的解釋力、說服力上下功夫,否則就容易變成舍本逐末。

  馬克思說過:“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理論的徹底性來源於對自然、社會、人自身本質的揭示和把握。徹底的理論不僅具有科學性和真理性,而且具有方法論意義和價值引導作用,既能解釋歷史與現實,又能指導實踐。對於基本原理的理論內涵、理論意義是什麼,基本方法的技術要領、運用技巧是什麼,價值取向的實踐指向、實踐要求是什麼,思政課教師都應向大學生講清楚,讓他們弄明白。在此基礎上,大學生才能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問題、指導實踐,才能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取向進行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價值取向本身是徹底的,以往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由於講得不夠徹底,導致大學生抓不住思想要義。徹底的理論是可驗証的。思政課教師要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價值取向解釋歷史、分析現實、指導實踐,通過實際運用引導大學生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真理性的認識。

  思政課教學要做到以理服人,還必須緊密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大學生們在想什麼、關注什麼?思想困惑是什麼、理論期待是什麼?這是思政課教師必須摸准的問題。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大學生的理論關切要麼是重大現實問題,要麼是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二者往往交叉重疊。思政課教學要主動回應大學生的理論關切,培養其理論興趣,提升其理論思維能力。比如,怎樣理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如何實現?為什麼說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的全面領導如何實現?改革開放的中國智慧是什麼,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什麼?等等。這些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的理論關切所在。隻有將這些問題講清楚,才能吸引大學生、打動大學生,提升思政課的抬頭率、點頭率、回頭率。

  掌握好科學理論、搞清楚大學生關注的問題,接下來就要注重加強和改進表達方式。課堂語言過於學術化,學究氣太濃,不利於大學生理解和接受。用大學生習慣的語言、接地氣的話語來闡述,用大學生習慣的方式來表達,讓大學生聽得懂、聽得進、能接受,理論才能走進大學生的內心世界。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的語言呈現理論、詮釋理論,講得親切有味。為此,思政課教師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創新理論,深入研究把握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和課堂教學實際出思想、講新話,努力形成自己的話語風格。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大學生參與討論,給大學生表達觀點的機會。有表達、有討論甚至有辯論,就能更好激發大學生深入思考理論問題。

  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從課程名稱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學思想政治課相比,多了“理論”二字。教師要突出思政課的理論色彩,引導大學生站在理論高度思考問題,提升理論素養,為大學生增強理論思維進而達至科學的高峰打基礎、作鋪墊。

  (作者為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5日 09 版)

(責編:馬昌、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