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隆國強
2019年01月17日05: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圖為海南省海口市風光。
  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攝

  內容提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藍圖,我國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5年多來,我國在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方面取得明顯成效,跨境投資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對外投資大國的地位日益凸顯﹔培育參與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大力建設世界貿易強國﹔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角色發生重大轉變,正從國際經貿規則的學習者、接受者轉變為倡議者、貢獻者。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藍圖,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對標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推出一系列重大對外開放新舉措,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全球經濟治理改革貢獻中國智慧。5年多來,我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

  深化跨境投資體制改革,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深化跨境投資體制改革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5年多來,我國在跨境投資領域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在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路。自2013年批復成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至今,我國分四批建立了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並且提出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自貿試驗區對接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堅持以制度創新為主線,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大膽探索,形成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有力推動了營商環境改善。

  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管理新體制,自主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上海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從2013年版的190條減少至2018年版的45條。全國范圍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已將限制性措施減少至48條。近兩年,國務院密集制定出台擴大利用外資的新政策,在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投資促進與保護等多個方面出台多項舉措,在金融、汽車等領域主動宣布一系列擴大開放政策,受到國際投資者高度評價。

  持之以恆改善營商環境。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我國將“著力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作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點。結合“放管服”改革,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到實現內外資企業平等競爭,從減稅降費到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各個地區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改革創新,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中,我國從2013年的第九十六位快速上升至2018年的第四十六位。

  深化跨境投資體制改革,使我國跨境投資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回落的背景下,我國成為一道亮麗風景。2017年全球跨境投資總量下降23%,我國吸收外資逆勢增長1.9%,達1363.2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上半年全球跨境投資總量下降41%,我國吸收外資683.2億美元,同比增長4.1%,居世界第一位。外商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吸收外資佔比從2013年的53.2%提升至2017年的72.8%。與此同時,我國對外投資大國的地位日益凸顯。2017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582.9億美元,是2012年的1.8倍,連續5年位居對外投資額世界前3名。2017年我國對外投資存量達到1.81萬億美元,是2012年的3.4倍,居全球第二名,比2012年上升了11名。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把吸引中國投資作為推進本國工業化的重要助力。

  以建設貿易強國為目標,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我國是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近年來又成為世界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出口國。根據對外貿易新形勢,5年多來,我國大力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貿易方式“五個優化”,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平台、國際營銷網絡“三項建設”,培育參與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努力建設世界貿易強國。

  增強出口競爭力,不斷提升國際市場份額。針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外需低迷和我國處於比較優勢轉換期的新形勢,我國出台一系列穩外貿政策舉措,降低外貿企業成本,改善貿易融資條件,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增強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我國貨物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11.2%上升至2017年的12.8%。

  積極開拓新市場,推進市場多元化。我國出口市場長期以發達經濟體市場為主。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合作,以“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合作論壇、中拉合作論壇等為引領,鼓勵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對發展中國家市場出口佔全部出口的比重明顯提高,已經接近一半。

  加快外貿轉型升級,提升優化外貿結構。我國出台多項舉措,培育與增強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國際競爭新優勢,有力促進了外貿結構優化升級,服務貿易特別是新興服務佔全部外貿的比重持續提升。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2017年機電產品出口1.32萬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58.3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出口總額的29.49%。民營企業出口佔比由2012年的37.6%提高到2017年的46.6%,超過外資企業成為第一大出口主體。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營銷渠道以及高技術、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產品出口增速高於傳統商品。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

  擴大市場開放,彰顯中國機遇。我國高舉自由貿易大旗,大力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2018年,我國主動把平均關稅水平從上年的9.8%降到7.5%,與有的國家單邊提高關稅形成鮮明對比。高規格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減單証、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為發力點,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持續放寬市場准入。貨物與服務進口明顯增加,在更好滿足國內產業升級、消費升級需求的同時,也讓世界更好地分享中國機遇。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近年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入加速調整期,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有所抬頭。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大力倡導並主動踐行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引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開放包容、公正合理、合作共贏方向演進。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角色發生重大轉變,正從國際經貿規則的學習者、接受者轉變為倡議者、貢獻者。

  積極參與並推動國際經貿體系改革完善。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權威性,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新協定談判,推動達成並接受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加強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合作,為改革完善世界貿易組織提出方案、貢獻智慧。成功主辦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充分發揮東道國作用,推動形成多項制度性成果,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完善產生了深遠影響。

  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制度性影響力。2018年增資之后,我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份額達到5.71%,提升了1.26個百分點,是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所佔權重位列第三,為10.92%。2014年7月15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式成立並將總部設於上海。我國倡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設於北京,是首個由中國發起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

  倡導並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主席於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目標宏大,內容豐富,覆蓋國家與人口眾多。5年多來,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引領,在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產能合作與園區建設、貿易投資與金融合作等廣泛領域均取得超預期成果,為合作各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獲。“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的成果文件。截至2018年9月,中國已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10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49份政府間合作文件。

  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安排。自由貿易區日益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我國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7個自貿協定。其中,2013年以來達成6個自貿協定、3個自貿升級協定。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日韓、中國與海合會等多個自貿安排的談判,還在與巴基斯坦、新西蘭、韓國等國開展自貿協定升級談判。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7日 09 版)

(責編:岳弘彬、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