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把生態環保做實做好

林  毅
2019年01月15日05: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好制度不執行,就會淪為“稻草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於落實生態環保制度。如何做到創造性落實,而不是僵化地落實,考驗著各級各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實踐中還存在這樣一些現象。如,有的地方認識不足、重視不足,仍未認清環保的重要性﹔有的干部表面上“支持擁護”,工作時卻敷衍應付﹔有的部門隻考慮自身利益,對環保政策選擇性執行……究其成因,一方面是一些干部的責任與擔當缺失,另一方面存在不會干、不想干等因素。讓生態環保制度落地生根,需要領導干部展現新作為、提升執行力,真正想辦法、動腦筋、善作為,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好環境。

  領導干部在生態環保上有新作為,基礎在做實。“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比如,一些地方在治污時,採用“日常巡查+節假日專項整治”的辦法,執法人員利用節假日,對河水採樣監測、對沿河企業排查整治,為政府治理提供技術支持,形成了一種執法自覺與保護自覺。其實,環境友好、生態和諧,就是保護出來的效果、奮斗出來的結果。

  領導干部在生態環保上有作為還不夠,關鍵還要做好。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在推進生態環保工作時,就考慮到了當地的人文資源、特色景觀,賦予了生態保護以文化意蘊。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武鳴區為例,自2013年開始,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態村屯的創建,在羅波生態示范項目中,將壯族的民族特色與新農村的建設要求結合起來設計,為美麗鄉村增添了美好色彩。在一處農村污水治理項目中,能看到代表壯族文化特色的戲台背景牆,一池睡蓮與周邊花草交相呼應,宣傳低碳環保的海報映入眼帘……生態環境之美,不僅美在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繁星閃爍,更是美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清新環境中的歷史文化風貌。看得見綠水青山、望得見人文景致、記得住美麗鄉愁,生態環保工作也就體現出更加呼應現實的價值。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徹底丟掉“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發展”的錯誤認識,窮盡辦法轉向“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正確思路,環保事業才能從被動走向主動,盤活綠色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5日 05 版)

(責編:王仁宏、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