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海外版望海樓:中國科技創新何以屢獲佳績

■ 潘旭濤
2019年01月09日05: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每年年初,中國科技界都會迎來一件盛事。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筆者在現場感受到,今年大會的氣氛尤為熱烈,掌聲一波接著一波。掌聲的力度代表的是創新的高度。

  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創造佳績的領域越來越多。在2018年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中,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被國際凝聚態物理界公認為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石墨烯表界面效應研究上的突破,為解決能源轉化與存儲、污染物高效治理等提供了新思路……國家自然科學獎的119份海外函審意見中,94%的海外專家認為中國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成果具有較大科學價值。中國科技創新再創佳績,經驗很值得總結。

  第一,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

  過去,中國搞“兩彈一星”等靠的是這一法寶,如今,推進創新跨越也靠這一法寶。中國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大力開展協同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從而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對一些方向明確、影響全局、看得比較准的,實施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組織全社會力量來推動。

  在集中力量辦大事過程中,中國注重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既重視不掉隊問題,也從國情出發確定跟進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動跟進、精心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明確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為加速趕超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採取了“非對稱”戰略,更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這就形成了在科技布局上既注重全面、也講究重點突破的特點,形成聚焦重點任務配置資源、集成攻關的體制。

  第二,堅持以提升創新能力為主線,把其作為科技事業發展的根本和關鍵。

  中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中共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將其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提高創新能力過程中,中國不斷夯實自主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創新基礎平台。國家實驗室已成為主要發達國家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重要載體,中國也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瞄准國際科技前沿,布局了一批體量大、學科交叉融合、綜合集成的國家實驗室,優化配置人財物資源,形成協同創新新格局。

  第三,堅持人才為本,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出成果和出人才並舉、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相結合。

  中國科技隊伍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創新型科技人才結構性不足矛盾突出。為此,近年來,中國不斷改革和完善人才發展機制。

  中國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完善評價這個指揮棒,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統籌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實用技術人才等方面人才隊伍建設,最大限度支持和幫助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中國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中國人口多,教育上去了,人才就會像井噴一樣涌現出來,這是中國重要的競爭力。

  創新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新時代推動科技創新的舉措會更多、力度更強。在未來, 中國科技創新將繼續捷報頻傳。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責編:曹昆、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