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萬畝大閘蟹死亡,因天災還是污染?

蔣萌

2018年09月19日16:3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萬畝大閘蟹死亡,因天災還是污染?

背景:江蘇洪澤湖萬畝大閘蟹因上游污水絕收事件,引發廣泛關注。新華社記者深入上游調查發現,在安徽淮北市烈山區陳路口閘,流經的雷河污染嚴重,附近工業園一些工廠埋在地下的管道通向河溝。在河南境內,馬家河污染嚴重,河邊就是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沿線不僅有各種生活污水管,還有畜禽養殖場及集聚區的排管。

新京報發表於平的觀點:起初江蘇省環保廳發布通報稱,江蘇省、安徽省意見一致,初步判斷本次事件原因是由於上游泄洪夾帶污水造成,下泄的污水和已進入湖區的污水,將持續影響洪澤湖生態環境。可后來安徽省環保廳又提出,萬畝大閘蟹絕收,初步分析是在台風影響下,暴雨區域發生大面積嚴重內澇積水現象,地表、農田、溝渠內生活垃圾及部分秸稈浸泡產生的面源污染等集聚,經洪水沖刷,隨支流匯入湖體,導致洪澤湖水體溶解氧過低。按照安徽省環保廳的說法,萬畝大閘蟹似乎就是被“淹死”的。一時間,該結論引發如潮的質疑。對洪澤湖的大閘蟹養殖戶們而言,若污水罪魁禍首是台風和暴雨,那或許意味著,損失隻能找老天爺來賠了。而據新華社最新調查,導致萬畝大閘蟹死亡的污水,顯然不單純是暴雨所造成的,上游嚴重的工農業排污,恐怕才是罪魁禍首。上游污水導致洪澤湖生態環境惡化和養殖戶損失嚴重的問題,其實已非首次曝出了。正因如此,江蘇宿遷、安徽宿州等8市於2012年簽訂了《關於環境保護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約定,上游城市提閘放水應提前採取污染防治措施,上游城市提閘放水應提前24小時向下游城市通報。如果真按這樣的協議,上游泄洪應當建立在確保污染治理妥當的前提之上,並及時通知下游,那如今萬畝大閘蟹死亡的悲劇可能也能避免。安徽環保部門表示,將對下游受災群眾開展救助,並將加強協商,給予資金補償。那所謂的救助補償錢誰來出,何時能到位?對此,洪澤湖養殖戶需要一個確切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跨省污染,還需盡早建立起剛性的約束機制,以確保各方遵守協議,否則洪澤湖恐怕很難擺脫上游污染的噩夢。

小蔣隨想:上游治污不力,早就對有關區域的環境造成了很大傷害。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安徽的一位村民就指著一條河溝說,污水排放到雷河裡,裡面連泥鰍都養不活。上游群眾的生活受污染所困,不安與焦慮可想而知。為什麼落后產能沒有被淘汰,治污存在很多“欠賬”,恐怕還是與某些地方的GDP至上、讓位於經濟發展思維有關。此前,或許是因為水資源緊張、上游來水較少等因素,上游污染對下游的影響沒有到白熱化的程度。可是,下游群眾畢竟有不小隱憂,猶如頭上懸著一把危險利劍。所以,江蘇宿遷、安徽宿州等8市於2012年簽訂了《關於環境保護合作協議》,約定上游放水,要提前24小時通知下游,試圖減少威脅和損失。問題是,當暴雨降臨,水患泛濫,保護人民的生命尚且需要全力投入,還能“按預期”控制污水下泄嗎?下游養殖的萬畝大閘蟹“全軍覆沒”,洪水固然“罪責”難逃,但污染這一人為因素能不負任何責任嗎?在很大程度上,這次事故只是以前人們有預感的、不願看到的污染惡果真的發生了罷了。單純就事論事,萬畝大閘蟹死光的損失,該如何進行補償?上游安徽環保部門有補償的表示,但落實需要具體方案,數額能否令養殖戶接受,仍然有待觀察。而更根本的問題是,如何切實治污,怎樣落實環保,去除高懸在百姓頭上的那把污染利劍。不然,這次絕收的是萬畝大閘蟹,下一次又會是什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革新發展理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迫在眉睫。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