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蒙眼識字重出江湖監管得嚴查

朱昌俊

2018年08月17日07:4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蒙眼識字重出江湖監管得嚴查

近來,一些培訓機構打出開發腦潛力的廣告,可讓孩子具備蒙眼識物、超速記憶甚至過目不忘的特殊能力,類似的“神童班”受到一些家長追捧。這樣的“腦潛力開發”真的科學嗎?有專家對此給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科學上並不存在任何專門開發孩子腦潛力的技術。”

這樣的新聞其實已經很難說是新聞了,因為所謂“蒙眼識字”、“波動速讀”、“間腦開發”等“神技”的騙局性質已早有公論。早在2014年,央視就對此進行了解密,比如宣稱神乎其神的“蒙眼識字”,最大的秘訣不過是偷看。隨后對此類現象,各地媒體也多有揭露和科普,可時至今日,“蒙眼識字”騙局又再次卷土重來,而且依然有家長為此埋單,實在是堪稱吊詭。

對特異功能、神秘技藝的好奇是普遍的人性,但“蒙眼識字”式培訓的受捧,更多還是在於部分家長因望子成龍心切而被蒙蔽了心智。一些家長送孩子到這類機構培訓,與參加其他學科的培訓班從動機上說並無二致,甚至越是在其他方面的期待得不到滿足,就越會想幫助孩子尋求“捷徑”,以至於失去基本的理性和判斷力。一些孩子迫於家長的期待和壓力,也往往會被迫參與這種騙局的“合謀”。

如此前的報道中就有孩子透露,培訓機構的老師告知他們,在表演蒙眼識字時,“要斜起來看,透過縫隙。老師要我們守住這個秘密。”所以,這類看起來荒謬十足的培訓,依然可以收割利益,不能低估其存在“活力”。

部分家長對於孩子成長的功利化期待,確實迎合了此類騙局的衍生。抵制這類明顯有違常識和科學的騙術培訓,不能靠所有的家長都保持清醒和理性,公共監管更不該缺位。當然這之中存在一個界定標准的問題。有專家稱,類似的“腦力開發”性質的培訓機構不具備辦學資質,若具備盈利性質,也隻需在當地工商局做公司登記即可。因此,對培訓內容的監督,可能不在教育部門的管轄范圍之內。即便如此,對於明顯的虛假宣傳,工商部門也完全可以主動介入調查。這些培訓的費用動輒數萬,不能隻等著消費者事后來維權。

對於教育部門來說,其實也有責任對此類培訓予以更多介入。今年年初,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這看似與“腦力開發”的培訓騙局無關,其實未必。這些“腦力開發”所標榜的高速記憶力訓練,一定程度上就是“強化應試”的變種。既然提前、超綱教學要被治理,那些明顯存在著誤導、對孩子有拔苗助長之嫌的“特異功能”培訓,更沒有理由聽之任之。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是有沒有將管理責任落實。

隨著媒體的曝光和揭露,一些培訓機構其實已有所收斂,如其中一些機構的網頁介紹中已經不能直接找到關於“蒙眼識物”等課程內容,這表明他們也很清楚這類行為存在著違規風險。那麼,監管部門加大對此的查處力度責無旁貸。像“蒙眼識字”這樣的騙局培訓,監管者不能睜隻眼閉隻眼,留下灰色地帶,必須嚴肅查處。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