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雙胞胎溺亡后仍有人犯險是何心態?

蔣萌

2018年08月09日16:0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雙胞胎溺亡后仍有人犯險是何心態?

背景:近日,一對到青島旅游的北京8歲雙胞胎姐妹在黃島區某海灘失蹤雙雙溺亡。目前在事發海灘,每隔數十米就有禁止游泳的提示牌,還有廣播播放“水下有暗流,禁止下海游泳,注意人身安全”。但有自媒體曝料,仍有不少游人帶著孩子在這片海灘游泳戲水。

中國青年報發表宋瀟的觀點:小時候,我家住在農村,父母總愛跟我說,某某魚塘和水池淹死過人,一定不要去那兒玩。爺爺奶奶也經常提醒,后山有野狗野貓出沒,出門不要走那邊。這些帶有“嚇唬”意味的警告,讓我的童年免去了不少危險。奇怪的是,隨著年歲的增長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俗語,也變得更像一種諷刺。就拿雙胞胎溺亡悲劇來說,不過才兩天而已,當雙胞胎姐妹的家人正悲痛欲絕,當多數圍觀者還沉浸在悲傷和同情的氛圍中時,竟有父母又帶著孩子下到了海裡,甚至有工作人員在提醒的時候,還遭到了拒絕和排斥。甚至有家長稱:“雖然聽說了雙胞胎姐妹溺亡的意外,但是她們出事是因為孩子媽媽太馬虎,哪有帶著孩子還看手機的?你看我們,都牢牢拉著孩子的手,看孩子的時候,視線不可能離開一秒鐘。”隻要牢牢拉著孩子的手,就一定安全了嗎?未必。溺水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自以為熟悉水性、安全措施做得很好的。好比“海恩法則”所提到的那樣,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悲劇的發生也是如此。一條條血的教訓沒能讓人牢記規則,會有更多慘痛的事件發生。這才是悲劇的可怕之處!

小蔣隨想:對安全警示置若罔聞的成年人估計覺得,不過是在水邊玩水,又不往深處去,沒啥大不了。再就是,看到一個人去了,隨后就有人跟去,不少人辯稱“別人都去,自己也可以去”。某些人還有更冷漠的想法——正規浴場還有溺亡的呢,難道就不游泳了?僥幸心理、從眾心理、逆反心理、不當回事兒心理,混合摻雜在一起,使一些人的膽子大起來,無所謂地邁入禁區,這才是最要命的!孩子不懂事、不知危險,情有可原。一些父母帶著孩子以身犯險,甚至對旁人的好意勸導報以冷臉,隻能用不知好歹解釋。必須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就算一些家長帶孩子在危險地帶玩耍沒發生意外,但孩子看到“禁止”的提示,聽見工作人員勸導,爸爸媽媽卻置之不理,今后孩子是不是也會隻要自己覺得“可以”,就不遵循其他規則?這樣的“示范效應”,某些為人父母者想過嗎?更重要的是,違規就會面臨懲處,甚至會令當事人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某些父母不要光為孩子在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上下“血本”,更應教孩子最基本的遵章守紀。當孩子知道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有了自律性,教育就會事半功倍。反之,某些孩子似乎學了很多東西,但如果沒有學到最重要的一課,保不齊未來會摔大跟頭。一對雙胞胎姐妹殞命是一起悲劇。某些人不吸取前車之鑒,仍沒有喚醒規則意識,更是一種悲哀。

小蔣 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張淏晴(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