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駕駛艙裡到底能不能抽煙?連日來,這個問題引發眾多關注。
7月10日,由香港國際機場飛往大連周水子機場的國航CA106航班,在飛行過程中發生緊急下降,飛行高度由11000米快速下降至4000米。今天民航局公布初步調查結果,航班副駕駛因吸電子煙,為防止煙霧煙味彌漫到客艙,在未通知機長的情況下,原本想關閉循環風扇,但錯誤地關閉了相鄰空調組件,導致客艙氧氣不足,客艙高度告警。
在飛機上吸一根煙,潛在的安全風險有多大?翻閱過往資料,1973 年,一架從巴西裡約熱內盧起飛的飛機沒有任何異常卻意外墜毀,經查原因竟是垃圾桶裡面的一根沒熄滅的香煙頭引起火災,釀成123 名乘客罹難的悲劇。無獨有偶,1982 年從西安飛往廣州的一架飛機也因為未熄滅的煙頭引起大火,導致 25 名乘客身亡。萬幸的是,此次事件並未釀成重大事故,無人員受傷,飛機沒有受損,最終在大連機場安全落地。
案例是最好的說服。盡管航空運輸技術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航空安全問題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除了飛機狀況、天氣條件等傳統的安全問題外,像吸煙這樣的潛在風險不容小覷。
全社會控煙,飛機不應成為例外。飛機上抽煙會危及航班安全,造成的二手煙危害,同樣會波及其他乘客。相關規定顯示,航空器內禁煙,隻限於“在禁煙區吸煙”。駕駛艙內機組人員能不能吸煙,各家航空公司規定不一,有的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規定,國內航班全程禁止吸煙,國際航班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吸煙。國航在2015年就曾曝出,從香港飛往北京的國航航班,坐在頭等艙的4名乘客在起飛10分鐘后聞到濃烈煙味,乘務員兩度進入駕駛室查詢吸煙情況,最終向乘客道歉。此番國航106航班客艙失壓事件,再度敲響駕駛艙吸煙的安全警鐘。如果坐視機組人員煙癮之類不良習慣尾大不掉,對飛行風險熟視無睹,一顆煙毀掉一個航班的慘痛教訓可能還會上演。
由此而言,全艙全程禁煙,關乎空中飛行安全,關乎乘客身心健康,絕不是一個小問題。對一家負責任的航空公司而言,在飛行安全面前,任何些小的風險漏洞,都應該堅決堵塞。對中國這樣航空市場快速發展的國家來說,制定更完備、更嚴苛的法律法規來保障航班飛行安全,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非常時刻。“動員千次不如問責一次”。本著“安全隱患零容忍”的原則,應對此次國航CA106航班不安全事件刨根問底追查清楚,嚴懲相關責任人。以此事為契機,民航系統不妨聚焦安全責任鬆懈麻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以不斷深化安全隱患治理,確保人為安全危機不再發生。
安全風險從來沒有“假想敵”,隻有拿出“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謹慎態度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可能,我們才能最大程度地杜絕安全事故,讓平安成為每個人幸福生活的墊腳石。